南阳网|新闻中心|南阳新闻|南阳社区|书记留言板|市长留言板|日报数字报|晚报数字报|晨报数字报
  第C7版:回眸2017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 我们戳穿了这些谣言
返回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8年1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络谣言甚嚣尘上,本报“求证”栏目联手权威部门及时还原真相
2017年 我们戳穿了这些谣言
稿件来源:南都晨报*南阳网

□本报记者 曹静雅

现如今,我们已习惯了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然而,网络上的很多信息真假难辨,令人无所适从,如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鼻逃生挡不住浓烟?溺水不超过1小时能救活……2017年,本报“求证”栏目联合权威部门拨迷雾、见真相,用事实说话,为大家戳穿了一个又一个网络谣言。

“耐撕”紫菜是黑色塑料袋做的?

专家辟谣:不可能

“这就是我们平时吃的紫菜,看看都是用什么做的,以后买紫菜一定要注意。”2017年2月23日,数段质疑紫菜是黑色塑料袋制成的视频在网上热传,一时间,“‘耐撕’紫菜是用塑料袋做的”成了热门话题。

市中心医院药学部副主任郑芝欣说,紫菜是一种植物,晒干后水分蒸发,其植物细胞遇水后膨胀、变软可食。人无法消化塑料,紫菜不可能被塑料掺假替代。

公交车将安装“移动公交电子警察”?

交管部门:这是谣言

2017年3月1日,一则关于公交车将安装“移动公交电子警察”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引发热议。文章称:“我市今起所有公交站台前后几十米内禁止社会车辆停靠,包括上下客即走,一旦被拍到,最高处罚1000元。”

对此,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微信流传的是谣言,这个消息在深圳官方平台发布后被张冠李戴,相继在各地传出多个版本。

微信朋友圈寻人信息真假难辨

民警提醒:仔细甄别

“求帮忙扩散,今天上午,一个3岁小女孩在仲景路一小区附近被人拐走。”像这样的信息在微信朋友圈泛滥,最终都被证实是假信息。

梅溪派出所民警介绍,辨别此类信息真假最简单实用的方法,是上网搜索信息中的关键词,很快就能找到很多警方及媒体发布的辟谣信息。如果儿童走失,家长应该会向属地派出所求助,热心的网友可咨询110接警中心。

网传内乡4个孩子抓龙虾溺亡

记者查证:假消息

2017年5月18日,一则4个孩子抓龙虾溺水身亡的视频在我市多个微信群里疯传,且配上一段文字消息:“蔡河4名家长在家打麻将,忘记去幼儿园接孩子,孩子去河里抓龙虾,不幸溺水身亡。”有网友称,该事发生在内乡县。

记者根据此消息的关键词在网上搜索,发现内乡县并无“蔡河”这个地名,4名孩子溺亡的视频同时也在其他地方传播,视频一模一样,只是对事发地点进行了改动。

网传溺水不超过1小时就能救活

专家:此说法不可信

2017年5月23日,一则“溺水不超过1小时均可救活”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广为流传,这个消息是真的吗?

对此,记者咨询了市中心医院急诊内科主任徐勤华。徐勤华表示,这种说法不可信,人体内的氧储备极少,呼吸完全停止后只能维持机体4至6分钟的代谢,如果不及时恢复呼吸,心跳就会停止,脑细胞死亡,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针对溺水人员,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及时救援才是关键。

网传卧龙大桥5女子跳河全部死亡

公安部门:虚假消息

2017年6月13日,微信朋友圈出现一条“卧龙大桥5女子携手跳河,2人被打捞上岸,3人失踪,全部死亡”的消息,以及两段现场小视频。记者向公安部门查证后确认,这是则虚假消息。

真实情况是,6月13日凌晨2时许,卧龙大桥有一女子跳河轻生,经过公安、消防、爱心市民的共同营救,跳河女子被成功救起,无生命危险。

网传考上二本的贫困生可领取助学基金

市总工会:不属实

2017年6月27日,一条关于考上二本的贫困生可领取秋季助学基金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疯传。

对此,市总工会保障部表示,工会助学活动确实有,但这条消息不属实。市总工会确实已经连续开展了10多年的金秋助学活动,该活动程序严谨,必须由各基层工会摸底调查核准之后,填写申报表,依程序层层审批,最后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方可发放不同等次的助学金,并非考上二本的学生都可获得。

火灾时用湿毛巾捂鼻逃生挡不住浓烟?

消防部门:勿轻信

2017年7月6日,微信朋友圈疯传一篇文章,文章中一位台北的蔡姓消防员否定火灾时湿毛巾捂鼻的作用,称实验证明,湿毛巾根本挡不住高温和浓烟,如果因为寻找毛巾而移动到危险的地方,置自身于险地,简直是得不偿失。

消防部门表示:湿毛巾捂鼻逃生,是写入了高等消防专业教材《消防基本技能(实践)》的做法,也是国家应急广播推广的办法。宛城区公安消防大队消防员程明宇表示,实验数据证明,湿毛巾在火灾现场能有效阻止烟雾和有毒气体。

阿司匹林关键时候能救命?

医生:随意服用不可取

“睡前放两颗阿司匹林在床头柜上,这非常非常重要。一旦半夜突发心肌梗塞胸闷胸痛,马上把药吞下去,就可以救回一条命。”2017年9月21日,这条“救命信息”在不少微信群里被转发。

关键时刻,两颗阿司匹林真的能救命?记者就此咨询了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张继强。他表示,患者出现胸痛、胸闷等疑似心肌梗塞症状时,随意服用肠溶阿司匹林并不可取,应该遵医嘱或者在药师的专业指导下服用,否则可能会因药品不良反应损伤身体,甚至出现较为严重的潜在风险。

小孩发热用尼美舒利致死

记者查证:该药早已禁用

2017年12月14日,朋友圈不断有人转发这样一条信息,“紧急通知:市中心医院王云慧主任真心呼吁,5例小宝贝来退热治疗,发生瑞氏综合征,4个抢救无效死亡!昨夜又有一个小天使离开,希望告诉有宝宝的朋友们,此药已禁止12岁以下的儿童使用,小孩发热不要用尼美舒利颗粒。看到的都转发吧”。

经记者查证,市中心医院并无王云慧主任。关于禁止12岁以下儿童使用尼美舒利颗粒的信息,南石医院药学部主任张江霞表示,国家早在2011年就禁止12岁以下的儿童使用这种药品了。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报价  

版权所有 [南都晨报]
Copyright 2004 -  www.01ny.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50174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