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新闻中心|南阳新闻|南阳社区|书记留言板|市长留言板|日报数字报|晚报数字报|晨报数字报
  第C9版:关注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亩产1046.3公斤 第三代杂交水稻亮相
杂交稻 让我没时间变老
返回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9年10月23日 星期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实现“婚姻自由”,克服“贪吃傲娇”
亩产1046.3公斤 第三代杂交水稻亮相
稿件来源:南都晨报*南阳网

被袁隆平视为突破亩产1200公斤“天花板”关键的第三代杂交水稻,10月21日至22日在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清竹村以首次公开测产方式全面亮相。

尽管亩产1046.3公斤并不是产量新纪录,但第三代杂交水稻潜能巨大。

“以我们目前掌握的技术来说,第三代杂交水稻的亩产达到1200公斤甚至1300公斤,不是难事。”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科研处处长赵炳然说。

袁隆平(右二)与测产专家组考察位于长沙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试验示范田 新华社发

“茫茫稻海”里的相遇不再靠运气

此前,我国杂交水稻采用的主要育种技术,均由袁隆平及其团队研发。第一代是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三系法”,这一方法育出的品种具有稳定育性,但育种所需的恢复系、保持系材料难以获得,导致配组受到极大限制。第二代是以光温敏核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二系法”,配组自由较第一代大大提高,但非常容易受生长环境和气候的影响。

“第三代技术以遗传工程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可以说,它让杂交水稻实现了真正的‘婚姻自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第三代杂交水稻项目主持人李新奇用了一个特别形象的比喻对此进行解释:

利用第一代技术培育出一个优秀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就好像在成千上万个水稻材料中,只有A和B才适合“结婚”,而B还藏在“茫茫稻海”里,若要相遇,不仅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还需要很多运气。到了第二代技术,A可以和其他所有水稻“结婚”,虽然选择面大大提高,但不能保证后代的优良。而第三代技术,不再是只为A服务,它让所有水稻在理论上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另一半”,并产生优良后代。

改掉坏毛病,做个“好孩子”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对自己“孩子”的性格十分了解,一直想方设法治疗它们的“先天缺陷”。如果以老百姓的标准来衡量,前两代杂交水稻最大的毛病就是“贪吃”和“傲娇”,喜欢大肥大水,一旦“供食”不足,则产量平平;对生态环境和种植技术“挑剔”,导致普通农民“驾驭”不了,靠“专家种田”获得的高产,难以全面从试验田走向农民粮仓。

第三代杂交水稻终于改掉了这两个坏毛病。衡南县农业农村局干部、清竹村基地项目负责人甘宗恒告诉记者,清竹村当地的种植环境并不特别,海拔不到百米,他们也没有对田里的水稻过分精耕细作,不管是播种移栽、田间管理还是病虫害防治,使用的技术和投入的精力与普通农民正常种植差别并不大。

“拨快”生长期的前进键

“这次测产结果令人振奋。”赵炳然介绍,除了试验点的土壤、海拔和气候等环境都不是事前精心选择的“良态”,而是接近于大部分普通农田外,这次测产的组合为晚稻,与前两代杂交水稻测产基本以中稻为主相比,生长期缩短了1个多月。

“第三代杂交水稻最重要的一个特性就是缩短生长期的同时又保持了较高的产量。”专家测产组成员、中国水稻所副所长钱前表示,过去,我国一些高产杂交水稻品种从播种到收割,需要160天甚至180天,而这次测产组合只花了125天左右。

缩短农民的生产田和科学家的试验田之间的产量差距,是能否得到广泛推广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目前水稻平均亩产在500公斤左右,普通农民在一般条件下种植一些优秀的第二代杂交水稻品种可以达到600到700公斤的亩产,但在同样种植条件和环境下,第三代杂交水稻的亩产可以达到800公斤。”李新奇说。②6

(据新华社)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报价  

版权所有 [南都晨报]
Copyright 2004 -  www.01ny.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226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