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新闻中心|南阳新闻|南阳社区|书记留言板|市长留言板|日报数字报|晚报数字报|晨报数字报
  第C14版:揭秘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分类信息
水火无情 古人如何防患于未然
返回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9年12月3日 星期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
水火无情 古人如何防患于未然
稿件来源:南都晨报*南阳网

大约5000年前,我国就有发生火灾最早的记录。因此,古人对防火的重视程度由来已久。黄帝时期,便有管理火事的部门和官员了。五帝时期,关于防火的条文已经出现。春秋时期,我国最早的消防技术规范出台。虽然祭祀火神在古代是一项重要的仪式,希望可以保佑不发生火灾,不过也只能算是一种心理安慰。总之,防患于未然,还得落到实处。

第一场火灾发生在大约5000年前

《说文解字》记载,“火起于下,焚其上也。”可见,“灾”字形成于房屋产生之后。新石器时代晚期,干栏式房屋出现。随着建筑形制的发展,屋顶、墙壁、木柱等可燃物增多,屋里也有供生活、祭祀用的火塘,起火的危险性增大。最久远的火灾距今大约5000年,在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平地砌建的大型房址,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里,发现了残柱、木炭、烧火面等火灾痕迹。甲骨卜辞记载,公元前1339年到1281年的商朝武丁时期,有奴隶在晚上放火烧了奴隶主的3座粮食仓库,是火灾最早的文字记载。《春秋》也有记载,“秋,八月壬申,御廩灾。”关于火灾的类型,《左传》记载,有灾、火、焚、爇等。灾是自然起火,火是因人起火,焚是战火,爇是放火。

希望火神保佑 只是心理安慰

崇祀火神是古代的一项重要活动。唐朝建立了火神庙,明朝万历年间宫中连年发生火灾,扩建火神庙,赐琉璃碧瓦压火。清朝乾隆二十四年,重修火神庙,“门及后阁俱加黄瓦”。明朝的寺庙、祠堂等建筑屋脊上,怪兽吐出的曲折铁舌头是防雷火的,也就是避雷针。古人还在建筑上放厌胜之物,祈求神明保佑不遭受火灾。最典型的是紫禁城,每座大殿的屋脊两端都有一组对称的龙形装饰,称为正吻或大吻,是名为蚩尾的神兽。其实,正吻在汉朝就出现了,又称为鸱尾、鸱吻、龙尾、龙吻、蚩吻。唐朝苏鹗的《苏氏演义》记载,汉武帝刘彻建柏梁殿,火灾频发,术士上疏“蚩尾,水之精,能辟火灾”,提出在殿里放置蚩尾。北宋李诫的《营造法式》称鸱尾,“作其象于屋,以厌火祥。”正吻还能防雷,是最早使用的避雷装置。这种厌胜之物还称为鱼尾星。故宫文渊阁屋脊的正背两面各雕了9条龙,传说是大禹治水时降服的,乾隆请来治火。明朝马愈的《马氏日抄》记载,“门字有脚钩,带火笔,故招火灾。”古人认为,钩和火有关,带钩就是带火。这也是古代五行防火术的一部分,“门不带钩,阁必有水。”所以,宫中建筑的“门”字不带钩。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甚至为此杀掉了书法家詹希源。

火政官管理火事始于黄帝

《史记》记载,黄帝时已经有管理火事的组织,官员称为火政官。《周礼》记载,周朝管理火事的官员有司烜、司爟、宫正、司煊、司耀。春季第二个月,司烜在城中用木槌敲大铃,提醒防火,这是更夫的由来。司爟追究引发火灾者的责任并处罚,宫正监督宫中,严守火禁。从汉朝成都太守廉范、唐朝岭南节度使杜预,到永州司马柳宗元,都推行火政。汉朝的水火盗贼,由武官执金吾管理,金吾是两端带鎏金的铜棒。汉朝的火政官分为别火、夜士,别火官在宫中治火、改火,夜士在宫外巡夜、管理灯火,禁止百姓在街市动火。唐朝长安管理火事的组织称为武侯铺,受左右金吾下属的左右翊府管理,分布在城市、坊间,大城门100人、大坊30人、小城门20人、小坊5人。宋朝建立了军巡铺,《东京梦华录》记载,“每坊巷三百步许,有军巡铺屋一所,铺兵五人,夜间巡警收领公事。”宋朝的火政官是厢使、防隅官。《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元朝有和宋朝军巡铺完全相同的遮荫哨所。明朝总甲管理地方火盗,《宛署杂记》记载,京城宛平县城里有坊、铺等民间组织,每铺有铺头、火夫三五人,轮流值夜,击柝振铃,提醒百姓注意火盗。还有巡警铺,又称为更铺,供总甲、火夫休息、躲避雨雪。宫中防火则由禁卫军兼管。

天一阁成藏书楼防火典范

浙江宁波的天一阁建成于明朝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主人原是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天一阁的防火措施可谓典范。汉朝郑玄的《易经注》记载,“天一”是传说中生水的星宿,以水克火,所以取名天一阁。天一阁改变了建筑忌用偶数的格局,把楼分为6间,东西两旁筑封火墙,楼高下深广和书橱数目、尺寸都有6这个数字,取“地六生水”之意。楼下中厅上面的阁栅里,还绘制水波纹作为装饰。天一阁是硬山顶重楼式,前后长廊连通,楼前有天一池储水,和月湖连通,池水终年不干涸。生活区和藏书楼分开,保持防火间距,防火墙是没有门窗和可燃建筑构件外露的实体墙。虽然生活区和藏书楼在防火间距分隔的二堵墙中有门,但是门和门不直接相对。藏书楼和周边还设置了安全出口。此外,天一阁严格禁止烟火进入,“烟酒切忌登楼”。清朝道光九年八月,天一阁订立了管理细则十一条,其中一条是在紧急情况下要保证道路畅通。

(据《每日新报》)

防火规定和技术丰富实用

《周易》记载,“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战国时期,法家韩非子提出,“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熛焚。”熛是迸飞的火星,意思是防火不能疏忽大意。东汉史学家荀悦的《申鉴》记载,“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防患于未然”便出自这里。五帝时期,已经有成文的防火规定。黄帝提出,用火要有节制。周朝有禁火期,不能做饭,只能吃冷食。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记载,明朝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马旺,从一品,竟然在元宵节观灯时被烧死了。明成祖朱棣“闻之惊惋,命太子修省。”《皇明条法事类纂》记载,“昼则互相谨省,夜则提铃坐更,各要谨慎火烛。但遇大风,不许夤夜张灯烧纸,纵狂饮酒。”

春秋时期,思想家墨子在《备城门》《杂守》中提出了建筑要求、防火措施、防火法令,是我国最早的消防技术规范。墨子首先提出了建筑防火的方法,比如在城墙涂泥、用麻布做水斗、用皮革做水盘、在城门楼上放储水器等。建筑两侧的山墙和后檐墙不开门窗,不采用可燃材料,称为风火檐,是防火墙的一种。北宋李诫的《营造法式》对防火墙有专门的尺寸要求,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被称为古代消防标准专著。明朝万历年间的防火墙有五岳朝天型、雀尾式、哺鸡式、马头墙、屏风墙等。明朝存放銮驾仪仗等器物的仓库,除了沿着护城河,还有防火隔墙。每隔7间房屋空出一间,无门无窗,填满5米厚的三合土,封砖盖瓦。此外,库房、厨房、作坊的墙上贴有“小心火烛”四个字,“火”字一般倒着写,意思是提醒火到了。

2

12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报价  

版权所有 [南都晨报]
Copyright 2004 -  www.01ny.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226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