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阳网|光影中国|书记留言板|市长留言板|日报数字报|晚报数字报|晨报数字报
  第C13版:揭秘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母亲节 说说历史上那些好母亲
返回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1年5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孟母三迁 封坛退鲊 画荻教子 岳母刺字
母亲节 说说历史上那些好母亲
稿件来源:南都晨报*南阳网
孟母三迁
封坛退鲊
画荻教子
岳母刺字

5月9日是母亲节(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虽然这是个“舶来”的节日,但全世界爱母亲、感恩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中国历史上虽没有明确设立过这样一个节日,但从古至今,中国人对母亲的爱,早已深深融入文化和血脉中。同时,中国人也特别强调母亲应该做孩子的启蒙老师,因此,特别赞颂那些教子有方、以身作则的“贤母”。

纵观历史,那些有建树、有出息的名人,大都深受其母亲思想之熏陶,从而也成就了他们的人生。这里头就包括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贤母”。

孟母三迁

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被誉为“亚圣”。孟母仉氏之所以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儿子,全在于她的悉心教育。她最被广为传颂的事迹就是“孟母三迁”。

孟母早年丧夫,一个人含辛茹苦养育孟子。刚开始,她和孟子住在丈夫的陵墓附近,以便祭拜丈夫。不料住久了,年幼的孟子竟学起出殡人士的哭丧胡闹。孟母觉得这样的居住环境不利于孩子成长,便把家搬到了集市。可是搬家后,孟子又整天混迹于市井,跟着商人小贩吆喝。孟母于是又搬家,这回搬到了学校附近。此后,孟子就跟着学校里的学生,看起了书。孟母这才放心地定居下来。

孟母还有“子不学、断机杼”的故事。有一次,孟子逃学,孟母知道后,就把织机上的辛苦织了一半的布剪断。孟子大惊,问母亲为什么这么做,孟母告诉他,学业若半途而废,就如织到一半的布匹,是不能为人所用的。孟子醒悟,于是发奋读书,终成为一代鸿儒。

封坛退鲊

湛氏是东晋陶侃之母。陶侃是一代名将,在稳定东晋初年动荡不安的政局上,很有建树。而当时陶母“截发筵宾”“封坛退鲊”的教子故事也广为流传。

陶侃幼为孤子,家境贫寒。陶母也是早年丧夫,靠纺纱织麻维持生计,供养陶侃读书。在教子上,陶母一直教育儿子,交朋友一定要交比自己更有水平、更有文化之人。

有一次,同郡孝廉范逵访贤遇大雪,借宿陶侃家。时天寒地冻,马无饲料,陶母揭去自己床铺上的稻草席,剁碎喂马;由于家中贫寒,陶母又偷偷剪下自己的长发,换钱购买酒菜。在古代,“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头发是不可以轻易剪的。陶母如此举动,足见她待客之诚心。范逵大为感动,遂举荐陶侃由县吏拜授郎中,从此陶侃一步一步走上了人生巅峰。这就是“截发筵宾”的典故。

陶侃年轻时曾任管理渔业的小官,一次,有下属从鱼品腌制坊拿了一坛腌鱼给他,孝顺的陶侃马上念及一生贫居乡间的慈母,便嘱托乡人带给母亲。谁知母亲却原封不动地将这一坛腌鱼退了回来,并在信中写道:“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意思是说,你身为官吏,把官家的东西给我,这样做不仅对我没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忧虑啊!

陶侃收到母亲退回的腌鱼和回信,大为震动,更愧疚万分。他下定决心,一生遵循母亲教导,清白做人,廉洁为官。这就是“封坛退鲊”的故事。

画荻教子

欧阳修是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但他的成就也离不开母亲郑氏的教育。

欧阳修父亲在世时,家中比较宽裕,可自从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去世后,家境便一落千丈,日渐贫寒,后来竟到了“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地步。孤儿寡母在这样的境况下生活,困难可想而知。郑氏是个意志坚强的女人,她家穷志不穷,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将儿子养大。欧阳修五岁时,郑氏便教他读书识字、做人处事的道理,只是当时家里穷,没钱买笔墨纸砚,她只好用芦苇杆代替,在地上铺一些沙,把地当纸,一笔一画地教欧阳修写字——这便是著名的“画荻教子”。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欧阳修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特别懂事,于是奋发图强,成绩优异,于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高中进士。

欧阳修曾积极支持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后因此被贬。但郑氏并没有抱怨儿子的仕途不济,而是宽慰儿子说:“你为正义被贬,不能说不光彩。我们家过惯了贫寒的生活,你只要思想上没有负担,精神不衰,我就高兴。”有母如此,儿子焉能不伟大?

岳母刺字

北宋名将岳飞之母姚氏教子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很多母亲都不愿自己的孩子上前线,希望能在战乱年代保全子嗣血脉,但岳母却不同。她大义凛然,主动励子从戎。她为了让儿子铭记“大丈夫当尽忠报国”的训诫,甚至用绣花针把“尽忠报国(一说为“精忠报国”)”这四个字刺在岳飞的背上。

由于母亲的积极鼓励,岳飞投军后,奋勇杀敌、义无反顾,很快屡建战功。一次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时,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身先士卒、英勇作战,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

之后,岳飞终成一代抗金英雄,为历代所敬仰。而“岳母刺字”的故事,更是传诵不绝,成为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据《浙江法制报》)

12 2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南都晨报]
Copyright 2004 -  www.01ny.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226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