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阳网|光影中国|书记留言板|市长留言板|日报数字报|晚报数字报|晨报数字报
  第C6版:晨语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一刻钟“圈”出烟火气和幸福感
城市怎样更清凉
南阳华龙高级中学告诫广大学子——
别忘了盲目追捧“神童”的教训
返回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7月20日 星期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别忘了盲目追捧“神童”的教训
稿件来源:南都晨报*南阳网

□熊丙奇

曾经风靡一时但后来降温的少年班,近年来有了重新火爆之势。据报道,7月15日,中国科大少年班学院发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3年少年班录取名单公示》,共有45名学子入围,其中男生39人、女生6人,引发了社会关注。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有10多所大学举办少年班,招收少年大学生,追求的是“早出人才”。而从具体的育人实践看,效果也并不理想。因为,不少少年大学生学业成绩不错,却不能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环境,有的甚至出现心理问题。尤其是,少年班里还有不少属于拔苗助长、“人工雕琢”的“神童”,最后成了“伤仲永”。这样的教训,当被记取。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已不是扩大人才培养规模,而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学举办少年班,定位应该是因材施教,给有个性、特长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培养方案,而不应再追求人才培养速度。

我国一些省区的重点高中,也着力打造高中“英才班”,其实就是高中“少年班”,直接从小学招收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实行初高中一体化培养。

表面上看,这打造了一条与大学少年班对应的少年英才培养、成长通道,却也进一步刺激基础教育的功利化。有的家长为让孩子进入重点高中的少年班,就对孩子进行“特长教育”,让孩子参加各种竞赛。

这样的功利引导,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兴趣培养与特长发展。如发展数学特长,不是树立未来从事数学研究的理想,而是为了竞赛、升学,一旦实现升学目标后,学生可能就不再有数学兴趣。这样的少年大学生,在少年班里也很难成为拔尖人才。因此,不论是大学,还是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学生家长,都应该理性地对待少年班。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全社会都不应该再盲目追捧“神童”,而是要争取出好人才,重视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综合素质培养。①2

全国晚报优秀专栏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版权所有 [南都晨报]
Copyright 2004 -  www.01ny.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226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