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有困难找警察,没想到,警察同志这么快就帮我找到了丢失的手机!”拿到失而复得的手机,市民薛女士赞叹不已。
近年来,我市公安机关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责任担当、无私奉献,交上一份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平安答卷”——我市连续8年被评选为“平安建设工作先进省辖市”,市公安局连续11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高质量发展暨目标绩效考核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面对面”服务群众不打烊
“闺女呀,妈一直找你、一直找你,终于把你找到了!这些年,苦了你了,要是找不到你,我死都不会瞑目……”2024年9月6日,在南阳市微警局肖振宇寻亲工作室里,来自山东的孟凡永、刘树华夫妇终于见到他们整整寻找了34年的女儿曹琴。近年来,肖振宇成功帮助300余人找到亲人,本报记者多次跟踪采访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本报创刊伊始,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联合推出“交通违法曝光台”栏目,至今已持续10年,累计刊发1200多期。该栏目对驾驶人的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曝光,不仅充分发挥警示作用,还宣传普及了交通法规,成为本报的“金牌栏目”之一,深受好评。
“两位好姑娘热情帮我办事,就像我的亲人一样操心!”日前,82岁的张老先生给卧龙区公安分局七一户籍室的两位女民警写了一封感谢信,赞扬她们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近年来,我市公安部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拓展“跨省通办”“全省通办”“全城通办”业务类型,推动更多高频事项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全市240个派出所实现“一窗通办”,让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
“拉车门”提升群众安全感
“请问您是豫R×××××的车主吗?我是唐河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民警。您的车门没关,为了您的财产安全,请尽快把车门锁好。”2024年9月5日凌晨,民警在唐河县新春路逐车“拉车门”,发现3辆车没锁车门,第一时间通知车主。近年来,我市公安部门聚焦夜间重点时段,组织警力有针对性地对沿街商铺、居民小区、停车场、监控盲区等易发案区域进行不间断巡逻,一旦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置,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整改”,有效避免群众财产受到损失。
“南阳真是越来越好了,吃的玩的地方越来越多,更重要的是,治安环境让人非常放心,无论是景区还是闹市区,一抹抹‘警察蓝’让我们非常安心。”阔别家乡多年的李新省感慨道。每逢节假日,我市公安部门全面开启“护航模式”,聚焦景区、商圈等人流量、车流量密集的重点场所,动态调整警力部署,进一步提高“见警率”和“管事率”,随时随地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贴心服务,让市民和游客深切感受到“民警在身边,满满安全感”。
“一站式”服务跑出“加速度”
“谢谢警察同志,困扰我9年的烦心事,这么快就解决了!”2024年1月,桐柏县大河镇居民马某激动地向民警连声道谢。马某因宅基地问题与邻居产生纠纷,双方争执多年。“警司访+”机制第一时间启动,镇政府、派出所、司法所等单位成立联合工作组,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将矛盾彻底解决。这是我市公安部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多元排查化解机制建设的真实写照。
目前,我市已成功实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全域联动,聚焦征地拆迁、劳资纠纷、环境污染、涉法涉诉等矛盾纠纷易发领域,动态进行着色预警、“双推双交双督”,全市矛盾纠纷调解数、调解率和治安案件数、“民转刑”案件数呈现“两升两降”态势。一件件矛盾纠纷的成功化解,回应了社会关切,夯实了平安根基。
群众的认可,源自市公安局聚焦法治建设目标开展的一系列创新实践。5年来,我市公安部门坚持“什么犯罪突出就集中打击什么犯罪,什么问题群众反映强烈就着力整治什么问题”。2023年,全市盗抢骗案件立案数与2019年相比下降20.44%,破案率与2019年相比提升14.9%。5年来,止付冻结涉诈资金26.51亿元,有力打击电诈违法犯罪,全力守护群众“钱袋子”。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