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规范管理年”行动实施以来,我市突出“立德树人、育人为本”主线,守牢安全管理、规范办学“红线”,聚焦办学治校主要环节、关键点位,坚持从政治上看教育、从民生上抓教育、从规律上办教育,以规范管理护航,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抓安全 促稳定
教育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政治安全,校园安全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儿童青少年的成长。
我市多措并举,压实安全工作责任,建立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改、验收、追责长效机制,推动各项安全工作落实落地、见行见效。坚决落实建设标准、安保投入标准、安全教育和安全演练标准,夯实安全工作基础。坚持铁纪清险、铁腕除患、铁心跟进,全面排查一切隐患,尽快整改所有问题。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发现不了隐患就是最大隐患”理念,联合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强化对学校安全的督查检查,对排查出来的安全风险和隐患建立台账,细化责任、明确要求、限期整改;坚持“谁排查、谁签字、谁负责”“谁整改、谁签字、谁负责”“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压实排查整改验收责任链,确保督查实效。牢固树立大安全观,坚持“三管三必须”,扛稳扛牢安全责任,重点盯牢安全事故易发点,突出抓好校园踩踏、消防、校车、溺水、食品卫生等重大安全事故的防范和处置。
抓整治 促规范
群众满意是根本标准,抓规范管理的重点是抓问题整治。
自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开展以来,市教育局以“营养餐不营养”为切口,组织实施“1+5+N”集中整治行动,深入开展教育领域问题排查整治。市教育局先后召开5次推进会议,成立领导小组,开展10次集中研判;组成工作专班,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各县市区和局属学校进行暗访督导;组织开展交叉观摩活动,相互学习借鉴“校园餐”管理经验。
在全面抓好校园食品安全问题集中整治的同时,市教育局将打击校外培训机构违规经营、隐形变异、虚假宣传、教师办班等行为作为整治重点。市县区教育局联合同级公安、消防、文广旅、卫健体、科技、市场监管等部门,通过明察暗访,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首轮排查整治,排查整治校外培训机构124家,关停校外培训机构55家,收集问题线索31个,拆除非法广告招牌11处,开除违规教师5人,形成有力震慑。
同时,市教育局制定《2024年南阳市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健全完善教育、宣传、考核、奖惩、监督“五位一体”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强化师德管理监督评价。依托河南省师德投诉平台、南阳市师德评价系统、南阳市委书记网上留言板、南阳市市长网上留言板、师德举报电话,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加大对师德师风的监督力度。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我市初步拟订了《南阳市中小学教辅资料使用管理办法》《南阳市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管理办法》《南阳市中小学校服管理办法》《南阳市关于落实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管理的指导意见》《南阳市教育系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长效机制》《校外培训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制订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措施,争取形成“群腐”集中整治的“南阳方案”和“南阳经验”。
抓评价 促提升
抓规范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最终目的,重要抓手是评价。
我市出台8个针对县市区和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方案,将县市区教育财政投入“两个只增不减”、教师补进、各地各学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市级以上艺术展演、足球联赛、诗词大会成绩等纳入其中,构建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教育改革发展“南阳标准”;依据标准,确定10大项30小项评估指标,组织开展全市基础教育学校管理“大观摩大评比大提升”,随机抽签确定观摩点,第一阶段走进校园“看颜值”,第二阶段走进课堂“看内涵”,促使所有中小学校学先进、找差距、补短板、快提升;制定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依托“十万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激励广大一线教师重视课堂教学改革,持续研究提高课堂效益具体办法,生成“绿色课堂”,减轻学生负担。充分发挥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对县市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情况的评价、对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水平的评价、对学校内涵管理的评价、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一律量化打分,让数据站起来与组织对话,进一步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上来,统一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尊重教育规律上来,统一到转变质量增长方式上来,统一到教育事业绿色发展上来。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基础教育规范管理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我市将以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为契机,推动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探索建立基础教育办学治校声誉评价体系,建立完善干部教师规范办学能力提升制度,不断完善总结规范办学相关政策制度,推动全社会建立风清气正、绿色健康的教育生态。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