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新闻中心|南阳新闻|南阳社区|要闻|社会|视频|书记留言板|市长留言板
  第B4版:悦读天下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罗布泊“大耳朵”之谜
透视冰岛:人与自然共生之道
返回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0年12月22日 星期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何沧海变荒漠
罗布泊“大耳朵”之谜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
  卫星获取的干涸后的罗布泊湖盆影像,像是一只耳朵的轮廓。

  近来,引渤海之水到新疆的设想激起人们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根据这一计划,从渤海引海水经河北、内蒙古直至新疆的罗布泊,再现罗布泊当年广袤万里的盛景,从而改变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引渤入疆”的设想将罗布泊的往事从历史深处牵引出来。

  1980年6月,以彭加木为队长的科考队史无前例纵贯了罗布泊湖盆,而彭加木本人却在寻找水源时离奇失踪,成为难解之谜。罗布泊由蓝色沧波变黄土沙漠,也是一个费解的“千古之谜”。这个谜最近有了新的答案。

  2010年11月13日,“重走彭加木科考探险之路”罗布泊科学考察活动顺利完成。此次科考历时29天,行程6500公里,先后有75位高校和科研所的专家参加,队长正是彭加木当年的同事夏训诚,现任中科院新疆分院研究员,这是他第30次走进罗布泊这片“死亡之海”。科考队在罗布泊地区开展了地理地貌、自然资源调查、气候变化与环境变迁等野外考察,取得7项主要成果。成果之一是再次确定了罗布泊在1962年已完全干枯,这比普遍认为罗布泊消亡于1972年,在时间点上提前了10年。

  “广袤三百里”

  得益于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和米兰河地源源入注,今新疆若羌县境内的罗布洼地曾汇聚为壮阔的罗布泊——继青海湖之后我国第二大咸水湖,海拔780米,面积最大时达万余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古“丝绸之路”要冲,自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首次进入该地区并发现楼兰古国遗址以来,罗布泊渐渐为世人所熟知。

  罗布泊在历史上曾有过许多名称,如盐泽、涸海、蒲昌海、牢兰海、孔雀海等。汉代以来, 中国古人曾误认她是中华母亲河——黄河的源头。《汉书》记载罗布泊面积“广袤三百里,其水停居,冬夏不增减”,可谓波澜壮阔。北魏《水经注》形容罗布泊电转环流,“飞禽奋翮于霄中者,无不坠于渊波也”。

  作为塔里木盆地的最低洼处,罗布泊曾是当地地表水和地下水汇聚中心。后来,随着地壳运动,青藏高原抬升,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极少能越过青藏高原进入塔里木盆地,加之盆地东西两侧及北面有高大山脉阻隔,太平洋、大西洋等湿润气流也难以深入,因此盆地内很难形成降水。冬季受西伯利亚—蒙古冷高压控制,气候异常干燥。罗布泊湖面的消长,正是极端干旱气候演化的结果。楼兰古国的消亡,与此不无关联。

  东晋高僧法显和大唐玄奘都曾记录了西土取经途中的见闻,如《佛国记》就说,由敦煌西行,“渡流沙,沙河中多恶鬼和热风,遇者皆死,无一全者。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元代来华的意大利游记家马可·波罗也在回忆录中写道:罗布泊沙漠甚长,“骑行垂一年,尚不能从此端达彼端……沿途尽是沙山沙谷”。不难看出,千百年前,罗布泊多干热风和沙暴天气。但在清乾隆年间,罗布泊仍然“东西二百余里,南北百余里,冬夏不盈不缩”。

  此后,罗布泊涨缩时有变迁。1921年,塔里木河下游发生了一次重大改道,在铁干里克附近改向东流与孔雀河结合,并顺其古河道进入罗布泊,使湖面迅速扩大。上世纪30年代初,我国学者陈宗器等人实测罗布泊面积约475平方公里,“略作葫芦形”。1958年夏,天山暴雨形成的特大洪水沿孔雀古河道注入罗布泊,一年后其湖面达5350平方公里。

  “大耳朵”之谜揭开

  数千平方公里的湖泊,为何很快便人间蒸发,世人曾为此困惑不已。

  1972年7月,在美国宇航局拍摄的罗布泊卫星照片上,罗布泊竟酷似一只耳朵,不但有数道耳轮线,甚至还有耳孔、耳垂。1980年,夏训诚在美国著名遥感专家、曾任埃及总统科学顾问的埃尔巴斯教授家做客。在客厅里,他看到罗布泊那张著名的“大耳朵”卫星图。当时,埃尔巴斯教授指着照片问夏训诚:你是中国研究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科学家,你能说出这耳轮、耳孔、耳垂究竟代表什么吗?为什么会有这么奇怪的地理景象?夏训诚当时也不明就里,于是下定决心,要探明“大耳朵”之谜。

  在今年11月的罗布泊科考活动中,夏训诚得出结论:“大耳朵”是罗布泊历史上干涸的湖盆。罗布泊古东湖的干涸过程可以划分为6个时期,在雷达图像上正好表现了相间的6个条带。明亮的条带为高含盐量沉积层,表明罗布泊强烈萎缩,湖面快速缩小,盐分快速结晶析出。暗条带为低含盐量沉积层,表明罗布泊湖相对较弱的萎缩,含盐量较低。“大耳朵”的“耳孔”是湖水最后干涸的洼地,“耳垂”是塔里木河、车尔臣河、若羌河、米兰河经喀拉和顺湖注入罗布泊时留下的三角洲。

  通过最先进的雷达遥感技术,科考队找到并确认了罗布泊新湖岸线的存在。这一发现远远超出了“大耳朵”形状。科考队推测,罗布泊古分布范围远远大于5350平方公里,实际古湖面将超过1万平方公里,并且古湖岸呈圆形封闭状态,而不仅是半圆形的“大耳朵”状。

  大面积开垦导致罗布泊完全枯竭

  此前,很多研究者根据美国宇航局拍摄的干涸的罗布泊“大耳朵”卫星图,推断罗布泊的干涸时间为1972年。夏训诚通过考察认为,1959年,罗布泊湖面还有5350平方公里。仅仅过了3年,到1962年整个罗布泊湖就完全干枯了。在夏训诚看来,当年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上游大面积开垦,上游人口增加,用水过多是造成罗布泊干涸的主要原因。

  由于农业发展,灌溉面积扩大,绿洲由河流中下游平原开始向上游山麓发展。上游灌区建立后,被人工渠道引走的水量大大增加,下游灌区用水无法保障。塔里木河下游在清末就出现过季节断流现象,罗布泊为此不断缩小。新中国成立之初,塔里木盆地的耕地面积约为70万公顷,30年后,猛增到130万公顷。这些新开垦的土地,大多处于旧绿洲的外围。为了解决用水问题,修建了很多平原水库。全盆地共有大中小型水库206座,仅塔里木河干流上就有大中型水库19座。人工修建的水利工程,将绝大部分水量控制在上、中游,致使塔里木河由上世纪60年代的1300余公里萎缩到1000公里,下游河水逐年减少,最终断流。

  夏训诚解释说:“水引到哪里,哪里就是绿洲,水离开哪里,哪里便成荒漠。罗布泊因是浅盆湖,最深处仅为3.07米。这里又极其干旱,一年能蒸发一米的湖水,所以仅过了3年,罗布泊就被蒸发干了。”类似的事情曾发生在罗布泊附近的博斯腾湖。

  罗布泊干涸后成了一片“死亡之海”,除了少数昆虫,这里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就连“生而不死1000年,死而不倒1000年,倒而不枯1000年”的胡杨也成片地枯萎、倒下。由于周边生态遭受严重破坏,罗布泊的干涸将难以逆转,昔日的水草丰茂,逃不脱被漫漫黄沙永久埋葬的命运。

  相关资料显示,罗布泊地区年降水量不足10毫米,不少地方终年滴水不降,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以上,因而成为我国的“干极”。汗水渗透的衣服,很快就被吹得硬邦邦的,脱下来能当锣鼓敲。干旱使得罗布泊地区分布着约3000平方公里的雅丹地貌,是仅次于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的我国第二大雅丹地貌分布区。那些在罗布泊被侵蚀的尘土,成了北方沙尘暴的一个重要源头。

  如今的罗布泊,其湖盆盐壳下存在罕见的地下钾盐矿,储量达2.5亿吨。曾经干涸的罗布泊,通过人工开掘,地下的卤水被抽出来,重新形成了一个180多平方公里的露天卤水池,恰似一个人工的小罗布泊。尽管罗布泊日益成为中国钾盐生产基地,年产量目前达80万吨,但昔日的烟波浩渺,却再也找不到了。

  水资源是生命之源,如果不加珍惜和保护利用,有朝一日,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很可能就是人类最后一滴泪。从绿林环绕的生命绿洲到飞沙走石的“死亡之海”,罗布泊的蜕变,不仅是生态灾难,更是文明之殇。

  (来源:《文史参考》)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 南阳社区最新图片 ≡

≡ 南阳社区最新主题 ≡

≡ 南阳社区精华贴 ≡

≡ 南阳社区热帖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法律声明 本站导航 网上广告报价 使用说明
 
版权所有 [南阳日报]
Copyright © 2002-2005 www.01ny.cn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04 - 2010 豫ICP备05017472号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