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新闻中心|南阳新闻|南阳社区|要闻|社会|视频|书记留言板|市长留言板
  第C1版:都市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校园艺术节
学生展风采
小学生“做好事”让家长哭笑不得
冬至到了,今天咱们吃饺子吧
一天一毛钱 天天洗温泉
市民呼叫中心
63160000
今日关注
市第一人民医院
白内障手术补助800元
新闻后续
以仲景桥为鉴,美观更要实用
返回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0年12月22日 星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年级新生几乎天天丢文具,原来都是被同学“拾金不昧”交给了老师——
小学生“做好事”让家长哭笑不得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
周阳 作

  本报记者 张苗苗

  昨日,市民白女士拨打本报热线,诉说了一件烦心事。她的儿子壮壮今年刚上一年级,几乎天天丢文具。在她追问之下,才知道被其他孩子拿去交给老师换小红花了。这让白女士哭笑不得。对于这变了味儿的“拾金不昧”该如何看待?白女士希望能有人替她出出主意。

  家长心焦:

  孩子经常丢东西

  白女士说,自己的孩子壮壮今年刚上小学。开学不久,她就发现孩子经常丢东西。今天少了支铅笔,明天少了块橡皮,丢东西基本不隔天。

  “最多的一天,孩子回来少了三支铅笔!”白女士气呼呼地说,东西再便宜,也架不住天天丢啊!为此,她没少批评孩子。问他把文具丢哪儿了,壮壮说,下课时候去上厕所,回来放桌子上的文具就不见了。到底是孩子粗心大意,还是班里有同学搞恶作剧?白女士决定到学校一探究竟。

  探究原因:

  拾金不昧变了味儿

  到校后白女士了解到,孩子的班级有这样一项奖励办法:如果哪位同学拾到东西交给老师,就可以得到一朵“拾金不昧”小红花。

  在壮壮教室后墙的“光荣榜”上,不少孩子的名字后面贴了一长串小红花。除了“拾金不昧奖”外,还有“遵守纪律奖”、“学习进步奖”、“助人为乐奖”等。白女士说,由此看来,老师在“赏识教育”方面确实下了一番工夫。

  告诉老师孩子常丢东西的情况后,老师指了指放在讲台旁边的一个大纸箱:“喏,那都是学生们拾到的文具,你去看看吧。”纸箱里是铅笔、橡皮等小东西,足足有大半箱。对于壮壮常丢东西的问题,老师说,这里既有孩子粗心的因素,也不排除有的孩子拿别人东西换表扬的现象。今后,她会注意孩子这方面的表现。

  专家建议:

  家长多与老师沟通

  对此现象,记者请教了有十几年教学经验的小学班主任王老师。她说,类似的事情一般发生在低年级学生中,以前她也遇到过。

  王老师认为,低年级学生的是非观念还不是非常明确,容易混淆做好事和拿别人东西之间的概念。这种行为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自己的行为得到认可,但其做法却是错误的。

  对此她有几点建议:老师要讲清楚两种行为的区别,让孩子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对于拾金不昧的表扬要逐渐弱化,使孩子慢慢扭转自己的观念,切不可因此批评孩子,以免孩子不知所措,心灵上造成伤害;同时,老师的示范作用也很重要,如果老师看到有粗心的孩子乱放东西,最好当着其他学生的面把东西还给失主,相信其他同学今后也会“有样学样”,知道如何处理类似的问题。⑤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 南阳社区最新图片 ≡

≡ 南阳社区最新主题 ≡

≡ 南阳社区精华贴 ≡

≡ 南阳社区热帖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法律声明 本站导航 网上广告报价 使用说明
 
版权所有 [南阳日报]
Copyright © 2002-2005 www.01ny.cn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04 - 2010 豫ICP备05017472号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