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淅川县经济发展最快、财政保障能力最强、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淅川县财政局局长党秀奇12月2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5年来,淅川财政局悉心研究理财之道,倾情支持移民迁安,全力保障社会事业发展,促进了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谱写了财政改革发展新篇章。
“生财、聚财是根本。我们通过不断培育壮大财源,依法强化财税征管,建立科学的收入增长机制,增强了综合实力。”党秀奇介绍,“十一五”期间,淅川财政局以年均16%的速度增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翻一番,收支规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与此同时,淅川财政还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支持工业经济发展,使基础财源更加稳固,骨干财源逐步壮大,新兴财源日益增多,财政保障能力逐渐增强。5年间,争取扩大内需资金2.88亿元,争取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生态补偿资金2.7亿元,争取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扶贫等资金2.3亿元。
“用财、理财是关键。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我们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筹措3.6亿元用于实施‘工业发动机计划’和‘两区三园’建设;及时足额拨付移民搬迁工作经费、移民‘两会’存款兑付资金、线上林地专项补偿资金、移民新村建设等项目资金,积极服务南水北调移民搬迁;牢固树立‘为民理财’理念,着力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群众‘生活难、看病难、上学难、行路难、住房难’等问题。”党秀奇说,“十一五”期间,淅川共发放粮食直补、综合直补2.7亿元,发放农村中小学生“两免一补”1.23亿元,兑现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补贴4063万元,用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改革试点配套4200万元。同时,协调预算内外资金2.9亿元,让农民和弱势群体得到更多实惠。
展望“十二五”,新形势催人奋进,新任务光荣艰巨。“我们将大力弘扬‘敬业、实干、奉献、争先’的淅川精神,全力服务南水北调、着力优化收支结构,培强壮大优势财源,提高民生保障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建设生态淅川、富强淅川、和谐淅川作出新的贡献!”党秀奇表示。5
(杨振辉 姚伟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