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新闻中心|南阳新闻|南阳社区|视频|书记留言板|市长留言板|日报数字报|晚报数字报|2006 2007南阳日报pdf原版 | 团购
  第A5版:新农村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乡荣获“中国核桃之乡”称号
南阳“十大美丽乡村”花落谁家
评选“十佳家庭农场”“十佳致富能手”
热烈祝贺内乡县余关乡黄楝村入选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
现代农业呼唤职业农民
南阳“十大美丽乡村”选票
内乡 特色产业异军突起
建管并重打造美丽乡村
返回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3年12月25日 星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内乡 特色产业异军突起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南阳网

  本报讯 (特约记者付建军)杨沟柑橘、赤眉油桃、漫添宝西瓜、花果山无虫板栗、余关薄壳核桃,这一个个南阳人耳熟能详的农业品牌都出自内乡,据该县农业局统计,2013年,小特色产业为该县农民带来8.3亿元收入,占到农业总收入的一半左右。

  为什么小特色产业能够在内乡迅速做大做强,成为农民致富的金钥匙?是什么原因激发出广大农民的聪明才智,让长期以来锁在深闺人未识的特色产业风生水起?问其原因,大桥乡党委书记陈良甫说,为了鼓励农民创业,该县通过“规划先行、产业支撑、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总体原则,对小特色产业施足科技创新底肥,播撒政策阳光雨露,让小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成就大作为。他们每年都专门设立新型农民奖,用于奖励扶持科研农民,助推农民创业热潮。如今,内乡有10万亩油桃,10万亩薄壳核桃,10万亩茶叶,10万亩干鲜杂果,数十万亩的特色产业,让内乡华丽蝶变,成为省内为数不多的生态产业大县。

  灌涨镇前楼村土专家张红波改良的漫添宝西瓜的生长周期达到6个月,采用寿光温棚技术,西瓜的上市期从每年的5月中旬延长到10月下旬,实现了“一季栽培,多茬收获”,大大提高了西瓜的身价,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原先每亩收益不足1000元的土地,被老张改良后每亩收入突破12000元。在镇政府的帮助下,该村成立了西瓜协会,采用“基地+协会+农户”的方法带动全村200多名留守妇女共同干起了甜蜜的事业。

  众所周知,虫害是板栗生产无法解决的难题,但在气候湿润的花果山却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古以来就生长于此的优质板栗品种,提高了板栗的抗虫能力。如何让散乱经营的板栗产业实现更大效益,该镇人大主席团主席李明晓说:关键是创新管理机制。首先是加大土地流转,发展规模产业。按照 “土地向大户流转、产业向规模提升”的经营理念,大力招商引资,实施土地流转5000亩。其次是创新发展模式。实现了管理工业化、产业规模化、营销市场化,在强大的媒介推动下,桃溪镇无虫板栗名声大振,漂洋过海,成就了一段传奇。

  四面环山让典型的亚热带气候成为杨沟村独有的特征,痴迷于种植柑橘的刘宝善“误打误撞”成就了杨沟村今天的辉煌:年产柑橘1200万斤,实现总收入2000余万元,仅此一项让杨沟村村民人均增收1.1万元。功成名就的刘宝善如今依然不甘寂寞,在乡人大主席团的帮助下,老刘尝试着将原产四川的芦柑引进杨沟村。2013年春节前夕,刘宝善的50亩芦柑试验田喜获丰收,味道鲜美的杨沟芦柑成为新年超市最红火的果品。

  翻看《内乡县志》,不禁愕然。原来该县赤眉镇在历史上就是生产茶叶的地方,境内所产的琴溪茶叶“以味道甘苦、余味悠长而闻名”,上世纪60年代,该县茶叶参加省级评比,还曾经击败那些“名门之秀”,捧回了金奖。2012年,赤眉镇决定重振茶产业,在琴溪湖周边地带种植茶叶6万多亩。2

≡ 36行社区最新图片 ≡

≡ 36行社区最新主题 ≡

≡ 36行社区精华贴 ≡

≡ 36行社区热帖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法律声明 本站导航 广告报价 使用说明 南阳网建站
 
版权所有 [南阳日报]
Copyright 2004 -  www.01ny.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5017472号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