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新闻中心|南阳新闻|南阳社区|视频|书记留言板|市长留言板|日报数字报|晚报数字报|2006 2007南阳日报pdf原版 | 团购
  第A7版:阅读天下 上一版
 
标题导航
冰心家族的百年爱国情怀
返回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4年3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冰心家族的百年爱国情怀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南阳网
  1949年,冰心全家在日本东京时的合影。
  青年时代的冰心
  1929年夏,冰心夫妇回上海省亲,与父母共享天伦之乐。
  晚年冰心
  冰心和孩子们在一起
  1918年,冰心与母亲、三弟谢为楫。

  冰心的父亲谢葆璋是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在他的影响下,谢家子女在不同的领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那么,冰心是如何成为一代文学大师的?她的二弟谢为杰又如何成为化工专家?身为海事专业教授的三弟谢为楫,又有着怎样的人生传奇呢?

  冰心:

  “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她的父亲谢葆璋参加了甲午海战,抗击过日本侵略军,后在烟台创办海军学校并出任校长。冰心出生7个月时,便随全家迁至上海,4岁时迁往山东烟台,在这里,冰心开始读书,家塾启蒙学习期间,已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7岁即读过《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辛亥革命后,冰心随父亲回到福州。在这里,冰心于1912年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成为谢家第一个正式进学堂读书的女孩子。

  1913年,父亲谢葆璋到北京国民政府出任海军部军学司长,冰心随父迁居北京。次年,她进入贝满女中读书。1918年,升入协和女子大学,向往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五四”运动的爆发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冰心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的振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她全身心地投入时代潮流,被推选为大学学生会文书,并因此参加北京女学界联合会宣传股的工作。在爱国学生运动的激荡之下,她在1919年8月的《晨报》上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后者第一次使用了“冰心”这个笔名。由于作品直接涉及重大的社会问题,很快产生影响。冰心说,是“五四”运动的一声惊雷,将她“震”上了写作的道路。1923年,冰心以优异的成绩取得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出国留学前后,冰心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当时20岁出头的冰心,已经名满中国文坛。

  在去美国的邮轮上,冰心与丈夫吴文藻相识。1929年6月15日,冰心与吴文藻在燕京大学临湖轩举行婚礼。1938年,吴文藻、冰心夫妇偕子女在抗战烽火中离开北平,经上海、香港辗转至大后方云南昆明,1940年移居重庆。抗战胜利后,1946年11月,她随丈夫吴文藻赴日本,曾在日本东方学会和东京大学文学部讲演,后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新形势鼓舞下,吴文藻、冰心夫妇于 1951年回到日思夜想的祖国,从此定居北京。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冰心受到冲击,家被抄了,进了“牛棚”,在烈日之下,接受造反派的批斗。1970年初,年届70的冰心,被下放到湖北咸宁的五七干校,接受劳动改造。直到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即将访华,冰心与吴文藻才回到北京,接受党和政府交给的有关翻译任务。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祖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冰心迎来了奇迹般的生平第二次创作高潮。1980年6月,冰心先患脑血栓,后骨折,但病痛不能令她放下手中的笔,年近九旬时还发表了《我请求》、《我感谢》、《给一个读者的信》等。巨大的文学成就,使她被称为“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此外,冰心还先后为家乡的小学、全国的希望工程、中国农村妇女教育与发展基金等捐出稿费10余万元。她热烈响应巴金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倡议,捐出自己珍藏的大量书籍、手稿、字画,带头成立了“冰心文库”……

  1999年2月28日,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

  谢为杰:

  联碱新工艺的发明人之一

  谢为杰,又名谢永叔,冰心的二弟,1908年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1926年毕业于北京崇实中学,因成绩优异,当年被保送到燕京大学化学系。因好学上进,系主任威尔逊对他甚为赏识。1929年春,威尔逊带他到塘沽永利制碱公司参观时,介绍他认识了该公司技师长侯德榜,并约同侯德榜一起指导他于1930年和1931年暑假在永利碱厂实习,并将研究“盐水之加氨提纯法”作为

  硕士论文。1932年,谢为杰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工系进修,1934年获博士学位。时值侯德榜在美国筹办永利化学公司南京■厂,洽购合成氨、硫酸、硫酸铵和硝酸的生产技术与设备,组织设计及培训技术骨干,当即录用谢为杰为永利公司实习员。

  1935年夏,谢为杰到南京永利公司■厂,先在技师室参加审校工程设计图纸,不久调任硝酸厂(车间)任主任,主持硝酸设备的安装工作。1936年夏,谢为杰升任■厂值班技师,参加组织全厂生产装置验收、调试、生产准备及开工。1937年1月中旬至2月初,硫酸、合成氨、硝酸及硫酸铵相继一次开车成功,顺利投产。他也由此崭露头角,成为永利公司最年轻的技术骨干之一。

  为建设永利川厂,侯德榜率队赴欧洽购察安法制碱技术未获成功。之后,为了深入研究开发制碱新工艺,侯德榜特抽调谢为杰赴纽约,由他直接领导研究循环制碱法。经过谢为杰反复试验,确认这种新方法可行,并获得了大量数据和预期的结果。1940年夏,谢为杰奉派回到川西五通桥任永利川厂碱厂技师长,组织碱厂土建施工。1941年3月,上海的扩大试验重复了纽约试验的结果。消息传来,永利川厂厂务会议特将新方法命名为“侯氏碱法”,并表示“新法制碱,为世界制碱技术辟一新纪元……”

  1941年12月,日本侵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永利川厂在国外采购的大量设备器材尚在香港及滇缅公路一带运输途中,可能会陷入敌手。为抢运这些设备器材,谢为杰于1942年12月碱厂厂房基本完工后,奉调赴缅甸腊戌组织器材转运。1943年春,仰光、腊戌相继陷落。谢为杰被迫撤离,这时,还有许多器材滞留在国外及滇缅路上,碱厂和氨厂的建设被迫中止。为了解决大西南交通运输用油及维持永利员工生计,谢为杰转向开发桐油裂化制汽油技术,利用碱厂厂房,主持建设炼油厂,生产汽油和柴油。

  1949年10月,谢为杰随南京市组织的东北参观团到大连化学厂时,恰逢侯德榜应重工业部约请,定于12月到大连研究该厂修复事宜,电嘱他留厂预作准备,届时参加研究。谢为杰在这一个多月里,细致考察有关各厂,多次共同深入探讨大连化学厂修复方案。其间,谢为杰着重介绍了“侯氏碱法”,反复称赞大连化学厂与大连碱厂毗邻,是采用“侯氏碱法”生产纯碱和氯化铵化肥的极好条件,积极建议将两厂合并,改造为兼产化肥和纯碱的联合工厂。侯德榜到达大连,听取谢为杰汇报后,在正式讨论会上,再次提出这一建议,这对后来两厂合并、开发成功联合制碱新技术,起了积极作用。

  1960年以后,谢为杰历任化工部生产司副司长,生产调度局副局长,燃化部(石化部、化工部)规划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化工部规划局副局长等职。谢为杰聪慧博学、技术经验丰富,侯德榜称赞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谢为杰曾当选为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6年1月12日,谢为杰在北京病逝。

  谢为楫:

  海事专业教授

  谢为楫,1910年10月22日出生于山东烟台海滨,是冰心的三弟。从小就受到文学的熏陶,小小年纪就曾向儿童刊物投稿。在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形势下,谢家迁居上海。这时,姐姐冰心已从美国留学回来,在燕京大学任教。经过反复考虑,她决定把谢为楫留在北京读书。为了便于姐姐照顾,随后他进入燕京大学预科。

  1929年,英国利物浦技术学院招收新生,父亲谢葆璋可以保送一名学员。谢为楫得到这一消息,就要求让他去学航海。父亲严肃地说:“航海课程难得很,工作也极辛苦。我不是舍不得你去,是怕你吃不了苦,中途辍学,丢我的脸。”谢为楫恳切地请姐姐冰心和二哥谢为杰替他求情。1934年6月,“他带着满面的风尘、满身的筋骨、满心的喜悦和一张毕业荣誉证书回来”。回国后,谢为楫被派到山东烟台海关的缉私船上担任驾驶二副。

  1936年4月,谢为楫从烟台调到九龙海关,九龙海关的办事处设在香港,家就随着迁到香港。1946年秋天,谢为楫从美国实习回来,到上海海关海务处工作。新中国成立前夕,谢为楫任船长,船员因待遇不公,组织罢工,按过去常规,船长是不参加罢工的。但谢为楫却和船员一起罢工,最终得到海关内部进步人士的支持。那时,海关总署通知为国民党募捐“党费”,说是“虽然不是勒令,但也是必须的”,谢为楫拒绝支付分文。那时大部分船员,特别是船长,被航商以高价雇去运输物资到台湾,谢为楫和少数人却没有去。为了不让国民党利用他的船,他把船上电机主件拆了,藏到岸上,结果是长江南岸所有船只都被征用,唯有他的船没有被征用。

  1949年5月25日,上海解放了。6月,谢为楫被任命为上海海关海事学校教授。谁知,人生是个艰辛的历程,生命之舟不时会遇到狂风巨浪的袭击。

  1957年的夏天,整风运动开展后,发动群众对党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谢为楫那时在上海港务局船舶检验科任工程师,他响应号召,本着“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原则,大胆地、无顾虑地发表了几条意见。可之后,这几条意见被无限上纲,成为反对党、反对党的领导、反对服从分配的原则,企图越级上告等罪名。1958年4月,谢为楫被“撤除原有职务,留用察看,降低待遇”,下放到合作社劳动。处在逆境中,谢为楫不断提醒自己:“我是一个海员,要坚强,不能让绝望、忧愁压倒……”1958年,谢为楫全家又迁到西北。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在大西北的谢为楫无形中就成了鼎鼎大名的“人物”,他先被扣上了“黑帮”的大帽子,挨批挨斗,送学校农场劳动。在困境中,他好心替别人扎针治病,哪儿料到却给自己带来了新的灾祸。1970年,开展“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的群众运动,说他给贫下中农扎针,是调和阶级矛盾;加上他在冰窖打水时,绳子断了,就成了破坏生产工具;割草时误割了一棵禾苗,被夸大、上纲后,变成了破坏生产。3月7日,以“现行反革命分子”的罪名,谢为楫被民兵逮捕送保卫部。

  1976年10月,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1979年3月22日,上海港务监督复查组给谢为楫发出公函:“同意谢为楫同志被错划为右派问题的改正结论,恢复名誉,恢复工程师职务,从1978年10月份恢复原工资级别。”从此,压在他头上20余年的一块巨石掀掉了。

  1979年秋,谢为楫应聘到兰州大学教授英语。1984年11月4日凌晨,谢为楫病逝于兰州。

  (据《冰心老人生平》、《化工管理》、《新文学史料》等)

  链接

  冰心与巴金60年的友谊

  冰心与巴金(1904年-2005年,四川成都人,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有着60余年的交往与友情。

  早年巴金就从冰心的小诗中得到温暖和安慰,他曾说:“从她的作品那里,我们得到了不少的温暖和安慰。我们知道了爱星、爱海,而且我们从那些亲切而美丽的语句里重温了我们永久失去了的母爱。”

  上世纪30年代初期,他们在北京相识,冰心第一次见巴金,就把他当成自己的亲弟弟:“我爱他就像爱自己的亲弟弟一样……他的可佩,就是为人的真诚,是他对恋爱和婚姻的、态度上的严肃和专一。”

  上世纪40年代初,巴金为困难中的冰心编辑出版《冰心著作集》,两人从此成为患难中的朋友。此后即使是冰心远在日本期间,两人依旧保持着经常的联系。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他们的友谊有了进一步的升华,一对文学界的老友,成为人生难得的知己。

  1994年1月3日冰心在巴金画像旁题写赠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此际当以同怀视之。”巴金在题字中说:“冰心大姊的存在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她是一盏明灯,照亮我前面的道路,她比我更乐观。灯亮着,我放心地大步向前。灯亮着,我不会感到孤独。”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文一/文)

≡ 36行社区最新图片 ≡

≡ 36行社区最新主题 ≡

≡ 36行社区精华贴 ≡

≡ 36行社区热帖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法律声明 本站导航 广告报价 使用说明 南阳网建站
 
版权所有 [南阳日报]
Copyright 2004 -  www.01ny.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5017472号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