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林伟
文理兼通,是有志学人毕生追求的理想境界。
为了这个理想,卢志文博士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追寻信念奋斗不已。这位南阳师院副院长,既引领着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不断探索,又带领着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奋勇向前。
卢志文打通文理分科的任督二脉,富于实践、理论优长。他主持课题6项主编的《工程材料及成型工艺》是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大丈夫做学问,既要‘顶住天’,又要‘立于地’。”细细品味其奋斗历程,我们深深感受到卢志文在文理兼通背景下的优势以及由此带来的理性和澄澈。难能可贵的是,他的目光盯着书本,也盯着现实;他的目光盯着中原,也盯着中原之外。
脚踏南阳大地
卢志文的童年在内乡马山口乡下度过。在那里,他耳闻“识字先生”讲起张衡的故事:站在自家院子里出神地望着广袤的天宇,一颗一颗数星星,以顶“天”立“地”的姿态走出了一个伟岸者的人生。
仰望星空,梦想的重量需要用奋斗的光阴来承担。
不是在念书,就是在教书。在1984年至1991年的7年间,卢志文在重庆大学完成了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学业,专业是金属压力加工。1995年,他回到南阳理工学院任教,其间返回母校重庆大学攻读博士。2007年,他步入清华大学机械系材料科学与工程流动站,继续科研的梦想。2008年,他任职南阳师院副院长。
脚踏实地,科学的研究需要用实践的尺度来衡量。
不是在研究,就是在实践。2004年到2008年,卢志文在西峡挂职副县长,提高行政能力,不忘专业技能。毫无官气的他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参与龙成集团特厚钢板技术攻关,拜工人师傅为师,与工程师一起在车间生产一线探讨工艺。4年间,他遍访市内机械制造企业,并与淅川铝业集团、西峡龙成集团、南召兵器工业集团豫西集团红阳锻造厂联合搞研发,为企业转型升级出谋划策。
顶天立地做学问,脚踏实地躬身行。卢志文秉承科学信念,在南阳这片大地上不断前行。
左手自然科学
卢志文承认自己首先是个“理工男”。不论是在重庆大学,还是在清华大学,他一直主攻材料加工专业。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他获得河南省教学成果奖3项,其中《高等工程专科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及主干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与实践》获得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工程材料〉课程CAI课件研制》和《新时期河南省新升本科高校招生就业与专业结构设置的战略研究》获得河南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二等奖。
因为专业,所以卓越。他先后主持和承担了6项科研项目,其中在“863”科技攻关项目《高性能镁合金研制及其应用研究》中,他承担的子项目《镁合金板材冲压性能及冲压工艺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是在曲柄压力机上成功冲压制成镁合金手机外壳,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镁合金冲压工艺,通过了河南省科技厅鉴定,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还获得过镁合金冲压板材制备方法的国家发明专利。
去年,他成功申报《高塑形Mg-Al-Re合金稀土相演化与塑性变形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要研究新型高塑形镁合金,开发低成本高塑形镁合金及成型加工技术,将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和3C电子产品。
右手社会科学
卢志文又是打通文理之人。不同于皓首穷经、终生浸淫于文史领域的学者,他这位“理工男”对于当下有着超越文史眼光的独到观察。
2013年7月23日,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在南阳师院成立。
卢志文奉命兼任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担当起“把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办成南阳本土的高端智库,办成在全国有影响的区域发展研究机构”的重任,与赵秀玲教授一道带领着付廷臣、席晓丽等16位博士,从社会、区域经济、城市、文化、生态文明、政治与党建研究等维度深入研究,确定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路径,为南阳转型跨越、绿色崛起做好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
到今年5月,在不到一年时间内,他带领战略研究院共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专报4期24项,编印领导参阅刊物《信息参考》两期,名为《南阳宜明确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研究报告深受关注。更有两份研究报告欣获市委领导的关注批示,一是《抢抓机遇、积极融入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二是《借力南水北调 “引凤筑巢”兴南阳——关于引进北京重点大学在南阳建分校的论证报告》。
研究接地气,博士得人气。战略研究院2014年度项目选题共有12个,关涉豫鄂城市群中心城市建设、南水北调补偿机制、南阳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的战略定位等重大问题研究,“南阳发展要创新,要超越”。
采访结束时窗外彩霞满天。坐在记者面前,卢志文那么坦诚、那么渊博。听他娓娓道来,实在是一种难得的幸福。10
博士心语:勤奋和汗水是成功的基石,创新和团队是干事的关键。
本报记者 贾林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