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兆复:
南阳是中原岩画的重要篇章
陈兆复,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岩画研究中心创建人,任该中心第一任主任,国际岩画学权威专家。
在上个世纪中后期,世界岩画学一直认为,中国的岩画主要存在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其创作内容反映的是草原民族的早期文化。本世纪初期在新郑具茨山发现的抽象凹穴岩画,改变了整个学术界的基本认识,而方城岩画群的发现,进一步丰富充实了中原岩画的内涵。这次在鸭河工区及周边区域再次发现凹穴岩画,则为岩画研究者们提供了更广阔的研究空间。可以说,新时代的岩画学,今后主要研究方向就是抽象的凹穴岩画,它也将是国际学术界的新课题。鸭河工区及周边区域岩画群填补的不仅仅是地理发现层次的空白,其丰富的内涵与内容也将填补相关领域的空白。从中原岩画的一系列大发现可知,凹穴岩画是成熟的民族以国家意志进行的集体创作,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解读,有望解决中国文化史上的相关重大问题与疑问。
汤惠生:
在南阳岩画中探寻华夏文明传奇
汤惠生,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世界岩画委员会执委,《世界岩画艺术委员会会刊》编委、中国岩画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谈到中原岩画,我首先想到的是黄帝时期的华夏文明。黄帝应该是真实存在的人物,那么他领导下的文明社会留下了哪些遗迹遗存?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尚不能给予解答。中原凹穴岩画是不是黄帝时期留下的文化印记?如果能够通过年代断定,证明中原岩画创作于5000年前,那么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鸭河工区及周边区域发现的岩画群,体量巨大、内容丰富,而且其分布的集中与密集,都是前所未有的,是世界级的。通过南阳地区的岩画考察,或许将为我们解读史前文明提供实物例证,解决中华民族“从哪里来”的疑问,解开中原文明起源发展的奥秘。做好对鸭河工区及周边区域岩画的研究、保护,因此就显得至关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