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新闻中心|南阳新闻|南阳社区|视频|书记留言板|市长留言板|日报数字报|晚报数字报|2006 2007南阳日报pdf原版 | 团购
  第A4版:喜迎中线通水 加快强乡富民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卧龙区王村乡
返回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4年10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卧龙区王村乡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南阳网
  这里是工业强乡,南阳光电产业集聚区和规划中的仓储物流园区所在地,辖区内有荣阳铝业、牧原养殖总部、富士康、卧龙服装城、想念面业、赛格电子、银海钢材、盈泰粮油等百余家企业;这里是经济强乡,2013年,全乡财政收入126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多元;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途经地,干渠自西向东穿境而过,全长5.2公里,占地面积124

  统筹城乡发展 建设美丽乡村

  党的十八大提出,农村发展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当中,努力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的乡镇之一,美丽乡村建设赋予了王村新型城镇化建设新的内涵。

  走在王村乡各村庄,民房整齐排列,彩绘墙栩栩如生,街边绿化郁郁葱葱,让人心旷神怡,真是美不胜收!

  2013年,王村乡结合乡情实际,聘请河南省城建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重新编制了2014年至2030年全乡整体发展规划。规划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把生态建设作为规划编制的重中之重。根据整体规划编制,王村乡在该乡北部、中部、南部打造四个新型社区集中安置点。目前,以郑岗为中心的新型社区已建成,社区居民已开始集中装修入住。一栋栋高楼耸立,一排排树木林立,庭院内郁郁葱葱,绿意盎然,路灯、管道、绿地、美化设施齐全到位。优良的生态环境,全新的生活方式,让社区居民享受到新型社区建设带来的幸福和满足。新型社区的成功打造,集约了土地,美化了环境,改善了生活,让祖祖辈辈以耕种为生的农民过上了城市居民一样的生活。

  2014年,王村乡成功申报了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作为卧龙区首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王村乡确立以王村集镇为中心,王庄村为建设试点,建设项目规划区除新建三纵二横五条道路、社区服务中心、商业网点、医院、幼儿园、娱乐广场、小游园之外,更加突出垃圾处理及排污设施建设,修建垃圾中转站、无害化公厕、排污管道、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建立完善“村规民约”等相关制度,来改变农民传统的生活陋习,建立健全农村现代生活方式,提升农村生活文明水平;通过宣传培训,增强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村生态文明。美丽乡村以点带面,连点成片,整体推进,必将为干渠沿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优化注入新的活力,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润泽京城人民。10

  强化综合治理 确保水质安全

  近段时间,在312国道王村段道路上,总能看到成群佩戴“城管执法”袖标的人,他们或在清洁道路,或在劝说小商户勿占道经营,这是王村乡开展的“迎通水”千人徒步执法管理活动。

  在迎通水、保水质“双百会战”中,王村乡勇于承担责任,从细微处入手,对影响干渠环境因素进行全面综合治理。

  突出治理干渠沿线畜禽养殖企业,对一、二级保护区内畜禽养殖企业全面排查,做好政策宣传教育,积极宣传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引导养殖户转产或迁移。广大养殖户深明大义,积极配合,先后有5家小型养殖企业进行自主转产,两家大型养殖企业迁出一、二级保护区,取缔1家无证经营的“五小”药厂企业。

  实施西潦河综合治理工程,护堤修坝,新植绿地,关闭污染工业项目,制止非法采砂和乱砍滥伐等行为。

  在全乡深入开展“清洁家园”活动中,以治理农村脏乱差为重点,实施农村道路硬化、净化、绿化、亮化。政府投入近40万元,为12个村购置生活垃圾收容器,方便村民投放生活垃圾。同时,制定垃圾清运常态化方案,组织人员定期清扫清运垃圾,清理卫生死角,改水、改厨、改厕、改圈,修建沼气池,较好地解决了农村柴草乱堆乱放、污水乱倒乱流、垃圾乱扔乱堆等影响农村环境的突出问题。

  全面加强南邓、南镇两个入市口环境治理,着力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不断完善市场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成立专业保洁队伍,新建垃圾池50个,定期清理生活垃圾。在南邓路拆除方庄、茶庵两个自然村,并对拆迁群众集中安置。规范市场卫生制度,落实商户门前卫生“三包”责任,街道两侧呈现出绿、洁、畅、靓、美的新气象。通过全面综合治理,实现了王村辖区天蓝、草绿、水清的良好局面,为服务干渠生态环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生态农业

  工业,是立乡之本、强乡之道,但王村乡始终没有放弃走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这条路。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王村乡在牵住发展工业这个“牛鼻子”的同时,适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南水北调干渠沿线3公里范围规划成生态农业示范区,推动传统农业向生态高效农业转变。

  “在水源保护现实要求下,调整农业生产模式,转变农业经济结构成为治理农业污染、保护水质的关键。”该乡乡长郭伟说。2010年以来,王村乡以方营、大井为中心,建设了千亩无公害蔬菜、花卉、葡萄种植基地,聘请市区农业、科技部门及蔬菜办专家前来做生态农业技术指导。大力推广沼气建设,利用沼液、沼渣作为肥源,突出生态发展理念,推进生态高效农业发展。

  目前,该基地已发展日光温室有机蔬菜大棚300余座,露天蔬菜600余亩,香菇30余亩,并获得国家级、省级质量安全认证。注册了“惠民”牌无公害蔬菜商标,其蔬菜进入南阳中心城区超市、量贩等卖场,取得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在引进农业项目上,该乡严把项目入驻生态关,杜绝高耗、污染、低能项目入驻,瞄准苗木花卉项目为主导方向,引进生态、高效、优质、安全农业示范项目10余个,以700亩的南阳农兴特种花卉苗木培育栽培公司、300亩的白芍中药材、100亩的草坪为代表的生态项目先后在干渠沿线安家落户,解决了邻村部分村民就业难题,不仅绿化了干渠沿线生态环境,还增加了当地村民收入。

  建设生态长廊 构筑绿色屏障

  10月19日,记者跟随该乡一位工作人员从干渠西头向东出发,只见在干渠两侧100米范围内,广玉兰、女贞、紫荆……各种树木交错种植,东西成排,前后成行,整齐划一。在树木的绿色点缀下,大地透出盎然的生机。

  这是王村乡为营造干渠沿线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的南水北调生态廊道,全长5.2公里,绿化总面积1159.6亩。这些树木就像是一排排护卫,为干渠构筑起一道绿色屏障,时刻护卫着干渠。

  为高标准完成干渠沿线绿化任务,王村乡创新工作方法,采取以政府为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按照“谁种植、谁受益”的原则,将绿化任务承包到户。2013年,为加快土地调整,该乡投入160余万元,依照不同区域土地价格,对农户予以每年每亩800元至1000元补贴。

  树木保活,需要长效机制及时跟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保护水源的作用。为了确保树木的栽植质量和成活率,该乡又投入60余万元,在绿化区域打深水井13眼,安装两台高低压变压器,架设专用线路7.5公里,完善了绿化区域内水电配套,全力以赴服务种植承包户。 同时,该乡聘请林业部门技术人员,深入现场搞好技术指导和服务,精心筛选树木品种,高标准科学栽种,干渠沿线栽种直径6厘米以上广玉兰、女贞、紫荆等,确保栽种一片,成活一片,达到一次成林、一次成景,构筑干渠沿线一道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绿色屏障。

  红叶石楠扮靓乡村

  干渠沿线绿意盎然

  郑岗社区高楼林立

  绿化环境提升品位

  入市路口

  整洁靓丽

≡ 36行社区最新图片 ≡

≡ 36行社区最新主题 ≡

≡ 36行社区精华贴 ≡

≡ 36行社区热帖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法律声明 本站导航 广告报价 使用说明 南阳网建站
 
版权所有 [南阳日报]
Copyright 2004 -  www.01ny.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5017472号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