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申鸿皓
他,自幼家境贫寒,尝尽了求学路上的酸甜苦辣,靠坚韧和执着成为博士后,逐步成长为国内法学界精英、硕士生导师;
他,身在广西心系故土,屡屡为家乡的教育事业慷慨解囊,捐建“春晖多媒体教室”,设立永久性“春晖奖学奖教基金”;
他,就是从社旗县饶良镇丁庄村走出去的佼佼者,现供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法制办公室的广西民族大学硕士生导师——曹全来。
寒门学子努力求学
“那时候家里太穷,高中以前从来没穿过胶鞋,没打过雨伞,没用过手电筒。就连在北京上大学期间,也没有真正吃过一顿饱饭。”提起当年艰辛的求学经历,曹全来有太多的酸楚:“咱农村娃想上成学不容易呀!”
曹全来家中兄弟姐妹六人,他排行老五。父母虽然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但为了儿女们都能学有所成,二老操碎了心,吃尽了苦。
“贫穷不是学习的绊脚石,而是学习的动力。”从上小学起,聪明懂事的曹全来就知道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回报父母。为了求学,他经受了小学到初中八年走读生活光脚踏冰雪踩泥泞的考验;为了求学,他经历了高中三年一天两顿饭的煎熬;为了求学,他经受了大学四年馒头就咸菜的磨炼……1995年,中国政法大学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本校研究生,后留校任教,在职读博,最后又成为吉林大学博士后。从上学到工作,从国家法官学院教授到广西法官学院副院长……一路走来,有艰辛、有收获。
善心义举回报家乡
“曹叔叔,感谢您多年来对我们的无私帮助……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学习,决不辜负您的殷切期望……”9月9日,在第五届“春晖奖学奖教基金”发放仪式上,获奖小学生代表的肺腑之言道出了众多师生的心声。
丁庄中心小学校长张彬告诉记者,“春晖奖学奖教基金”于2002年设立,每学年曹全来都会拿出不少于5000元资金,用于奖励母校——丁庄中心小学和丁庄中学的优秀师生,其间自2004年因工作变动中断,到2012年又恢复,2013年又将奖励范围扩展到了移民小学。五年来,近150名师生获得奖励和资助,这燃起了众多学子成才的信心和希望。
除了“双奖基金”,曹全来还倾囊相助,想方设法改变母校的教学条件。2012年春节前,他个人出资5万多元从北京购置了20台电脑,为丁庄中心小学创建了“春晖多媒体教室”,让家乡的孩子享受到了优质、先进的教育资源。
“我是从农村走出去的,知识改变命运,这一点我感触最深,也最有发言权。”曹全来说,“绵薄之力,微不足道,只想着让更多的农村学子都能成才。”
知恩图报支持教育
因为贫穷,曹全来的求学道路并非想象中的一帆风顺,因为不忍心年迈的父母为了兄妹六人的学业劳累奔波,曹全来曾经有过十多天的辍学经历。
初中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开学已经十多天了,可一向品学兼优的曹全来仍然没有到学校报到,班主任踏着泥泞到他家中。“成绩这么好,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太可惜了,先回学校上课,其他的老师帮你想办法。”在十几年的求学路上,有太多人的无私帮助感动着曹全来。他将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化为更加努力学习的动力,也把感激之情默默埋在心底,发酵……
“做人就得学会感恩,尽己所能让涓涓细流汇成浩瀚江海。”曹全来表示,今后,“双奖”活动不会再中断,他将联系更多的同学和朋友加入到这项公益事业中,扩展奖励范围,提高奖励金额,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多作贡献。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