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一名21岁的小伙子被查出患有胃癌,还是晚期,追踪病因竟与他小时候常被大人“嚼食喂养”染上幽门螺旋杆菌有关。专家解释说,儿童时期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多和不当的喂养方式有关,家长把食物嚼碎了给孩子吃,或者吹吹凉、尝一尝再给孩子吃,都是不可取的,会造成病菌的口口传播,为日后演变为更严重的疾病埋下伏笔。
病情追溯
小时候奶奶喂食方法不正确
据当地媒体报道,武汉小伙儿小李从小胃部就有毛病,时常出现厌食、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泛酸、嗳气等症状,但家长以为是消化不良没当回事。
去年春节前,小李突然觉得胃部疼痛加重,就随便吃了点胃药。前段时间,小李觉得胃部不适加重,就到医院做了检查,结果出来以后,一家人都吓坏了,21岁的他竟患上了胃癌。
追查病因时,专家了解到,小李从小是奶奶带大的,疼爱孙子的奶奶喜欢口对口地喂食或将食物嚼碎后再喂,喂食时还先用舌头试试食物的温度。
专家判断,就是这个习惯让小李感染上了幽门螺旋杆菌,经过20年的发展,再加上小李平时喜欢熬夜,生活和饮食没有规律,不及时去医院就诊,最终发展为胃癌。
专家会诊
小孩胃炎多是大人传染
南京市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金小晶解释说,幽门螺旋杆菌广泛存在于感染者的唾液、牙菌斑中,而它的感染是通过口腔,被称为“口口传播”。
“聚餐时,大家围坐在一起,你一筷子他一筷子,只要其中有人体内有幽门螺旋杆菌,就有可能传染给同桌的其他人。”金小晶说,因此,经常在外面用餐的人受到感染的机会也就更多。而在家里吃饭同样无法避免,因为只要有一个家庭成员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全家都有可能受到感染。
另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不良的喂养习惯,一些家长给小孩喂饭时,为利于消化吸收,自己先嚼一嚼,再给孩子吃。金小晶主任说,儿童感染该病菌的主要途径是家长不正确的喂养方式,除了口对口喂食外,有些家长喜欢在给孩子喂食物时用嘴大口地吹凉,从控制感染的角度来看,这是不可取的。小孩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多与喂养不当有关。
专家建议,喂养孩子一定要给孩子单独配备餐具,一家人吃饭最好配备公筷、公勺。如果家里有人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应暂时采取分餐制,直至完全治愈。在外吃饭时,尽量采取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以降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几率。
胃癌演变
一般需要10~20年的时间
专家指出,胃癌的发生与患者自身的遗传背景、易感体质等有一定的关系。胃癌的发生通常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一般快速型的胃癌发展时间需要7~8年,普通型则长达20~22年,从早期胃癌演变至中、晚期胃癌还需要3~5年的时间,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到胃癌的进程则为l0~20年。由此可见,只要引起重视,完全有足够的时间预防胃癌的发生。5(摘自《家庭保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