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反复研究,优化方案,终于将南水北调变成宏伟蓝图。
这是世界级难题的考场。世界第一大输水渡槽、第一次隧洞穿越黄河,第一次大直径PCCP管道……南水北调面对的难题前所未有。建设者们攻坚克难,矢志创新,为保大坝强度,浇筑混凝土5年保持一个温度;为治“工程癌症”膨胀土,在泥坑里一实验就是3年……11年建设,63项新材料、新工艺,110项国内专利,他们用“中国智慧”筑起世界最大调水工程。
这是“天下第一难”的任务。40多万移民搬迁,不只是简单的数字概念。故土难离,乡情难舍,作别魂牵梦萦的船歌帆影,这是怎样一种离别?四年任务、两年完成,做到“不伤、不亡、不漏一人”, 南水北调饱含了多少移民群众和干部的默默奉献。
这是治污攻坚的战场。在中线,为保源头一库清水,水源区各地壮士断腕,毅然关停1000多家污染企业,转身绿色发展。在东线,为攻克“流域治污第一难”,沿线重拳减排,创新治污机制,让一条条“酱油河”变成清水河。10余年治污,滴滴清水是最好的见证:中线源头水质连续7年保持Ⅱ类以上,东线干线水质全部达到Ⅲ类,南水北调工程成为治污环保的典范。
南水北调正重构北方水资源格局。东中线一期年均调来的183亿方清水,是解渴北方的生命之水。算社会账,将使253个县级以上城市、1.1亿人直接受益,700万人彻底告别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算经济账,每年将新增工农业产值近1000亿元。算生态账,北方每年减少超采地下水36亿立方米。算发展账,东线千年古运河重焕青春,新增运力相当于新建一条水上“京沪铁路”,成为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
今天的汩汩清水流淌着太多不易!治污、移民、工程建设道道难题,凝结了上万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心血,近十万建设者的辛勤汗水,还有40多万移民的悲壮泪水……这样的大工程,只有中国能干,只有中国的制度条件下才能干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天地可鉴!
饮水思源,今天的南水北调超越了简单的“输水线”。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先节水后调水,沿线各地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用水方式倒逼发展方式转变,南水北调更成为环保先行的“生态线”,成为节水优先的“发展线”。10(原载2014年12月10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