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刘涛)今年以来,内乡县综治办与县检察院未检科结合,推行“八个一”普法教育模式加大教育预防管控力度,形成了打击、预防、维权、帮教“四位一体”的工作新机制,在未成年人权益保障方面取得突破。
搭建一个定点教育平台。依托派驻实验初中检察室建立了“内乡县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通过图文展板、创意造型、数字多媒体等灵活多样的现代化展示手段,打造了一个集知识性、趣味性、警示性、互动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数字化法制定点教育平台,改变了过去不定期到学校上法制课的单调形式,促进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常态化和规范化。
建立一批主题普法教育阵地。在梨苑山庄建起了法制宣传教育公园,在滨河东路建立了3公里的法制宣传长廊,在各乡镇制作不少于80平方米的法制宣传橱窗,在各村、各中小学幼儿园、各单位制作了法制宣传栏、宣传版面。
出台一批制度。与内乡县职专、内乡县高中签订了《未成年学生犯罪预防机制实施办法》,与县教育体育局、县关工委、共青团内乡县委出台了《关于利用法制教育基地加强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实施意见》,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青少年接受法制教育。
制作一套法制教育课件。在内容上突出新意,集文字、图片、视频影像于一体,充分利用基地内的法制大讲堂来为学生做多媒体授课,并组织他们参加法制书法、绘画等比赛,使法制教育形式从“ 听”、“看” ,延伸到“思” 和“ 悟”,形成了“一条龙”式综合性法制宣传教育模式。
编印一系列宣传手册。内乡县检察院未检科会同派驻实验初中检察室编印了图文并茂、 通俗易懂的《关爱青春 与法同行》、《学法知法守法,从我做起》等系列青少年法制教育宣传手册,免费送进学校、送到青少年手中,实现教育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聘任一批“菊乡少年检察官”。将辖区学校内品学兼优、遵纪守法、具有榜样和表率作用的同学聘任为“ 菊乡少年检察官”,定期组织“少年检察官”观摩提审和庭审、 召开普法教育主题班会等活动,发挥“火种”效应,影响和带动周围的学生学法、守法。
组建一支志愿者服务队伍。从社会上聘任具有青少年教育、心理咨询、心理矫正等专业知识人员,成立志愿者服务队,为涉罪未成年人提供思想道德、生活就业等援助。
开设一个“家庭周末普法课堂”。通过“小手拉大手”把普法教育延伸到家庭,利用周六或周日上法制课、到基地参观接受教育,让家长们正确教育孩子、关爱孩子。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