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特约记者杨晓申 通讯员侯桂凡) 58同城网站、淘宝网、微信、美团上的客户信息不停地响起,家住镇平县石佛寺镇的陆涛正在通过手机与客户聊天,介绍他网店里的玉雕产品。这是记者日前采访时看到的一幕。陆涛的微信朋友圈多达五百人,他介绍说,每天通过微信做成的生意数十单,仅此一项月收入就有几万元。
由于国内珠宝玉雕行业发展不景气,许多实体店要么转行、要么关门,保留下来的也经营困难。我市把振兴玉雕产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专门出台了《南阳市玉文化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明确了建设“中华玉都”的发展定位,充分发挥原料、人才、技术、市场的优势,全面提升南阳玉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玉文化产业总体规模超过1000亿元的目标。
随着科技的发展,足不出户掌握天下商机,键盘轻敲完成四海交易已成为现实。电子商务的兴起,为玉雕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嗅觉敏锐的镇平人嗅到了商机,他们借助石佛寺玉货资源优势,通过“微生意”,足不出户便使翡翠、碧玉、白玉、南红玛瑙等多种玉工艺品畅销海内外,为玉雕产品销售找到了一条新路子。据统计,全县已有1000余家玉器店、玉雕加工厂铺入驻国内外大型购物网站。
由于电子商务投入小、门槛低、传播范围广,交易流程不繁琐,更利于青年人创业。大学生梁艳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大城市就业的机会,回到家乡创业,投入万余元,买来电脑、(下转A2版)
本报讯 (特约记者马伏娴 丰兴汉)7月28日一大早,唐河县桐寨铺镇刘堂村的苗木种植大户郭涛就被电话吵醒了。“又是催苗的!”郭涛既无奈又高兴,今年苗木行情格外火爆,他承包的600亩苗木早早被订购一空。前来运苗的安徽经销商胡政华说:“郭涛不光树种得好,做生意也精得很,这几年他看准了通过网络闯市场的路子,我就是被他‘网’过来的。”
“线上发布消息,线下电话联系,客户到场即可完成交易,大大节约了成本。”郭涛说,他每年通过网络途径对外销售的苗木已经占销售总量的一半以上。
销售农副产品,网上发布信息后客商上门收购;需要农资农具,轻点鼠标店家送货上门……互联网带来的商机,颠覆着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催生了唐河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业态。
城郊乡养殖场老板牛洪亮也尝到了互联网的甜头。他的养殖场每天需要大量玉米作饲料,但玉米的市场价格波动较大,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牛洪亮也想到了上网。“在网上购买的玉米,价格便宜质量好,这样养殖成本降下来了,在市场上就更有竞争优势。”
(下转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