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福民
我喜集古钱,尤其对新疆红钱情有独钟。2014年春节前泉友帮我收集了一枚喀局咸丰当百大钱,据原主人介绍,这枚大钱是在和田地区一农村居民家中购得的。此钱本来钉在房门上作辟邪用,可惜钱币上被钻一小孔,遭到人为磨损,但钱文清晰,锈色包浆自然,为传世之物。钱为红铜材质。其正面铸有汉文“咸丰元宝”,文字雄峻整齐,笔力稳健,楷意浓厚。背穿上下为汉字当百,穿左满文、穿右维吾尔文“喀什噶尔”。整体笔画粗壮不失雅致,是典型的新疆喀局“咸丰元宝”大钱风格。钱直径3.95厘米,穿径1.1厘米,厚0.21厘米,重20.4克。
喀局咸丰当百大钱,原定重量为六钱五分,独具特色,传世甚少,素为藏家珍爱,收录咸丰钱最为完备的《咸丰泉汇》中载有此钱四种版别。陈鸿禧先生在《漫谈清钱(二)大六珍》中把喀局咸丰当百大钱评为第四珍,称“此钱在台湾仪家父陈忠纯医师收藏l枚,《古钱大辞典》中也有l枚”。据泉友说,近年台北蔡启祥藏有l枚。朱卓鹏父子著《新疆红饯》中有此钱4枚,其中2枚属转载,l枚录自《历代占钱图说》,l枚为陈忠纯赠拓。杜坚毅先生被称为“新疆红钱王”,所编著的《新疆红钱大全图说》中收录喀局咸丰当百大钱也只有区区2品。《新疆钱币》自创刊以来的44期中,喀局咸丰当百大钱也只有2枚,l枚是陕西汉中赵汉国收藏,另l枚是新疆石河子于恒德收藏。综上所述,喀局咸丰当百大钱目前已知的仅10枚左右。
咸丰年间战事不断,内有太平天国起义,外有英、法的侵略,清政府所需军费和赔款均向人民搜刮。咸丰三年,内地开始铸大钱以应付危机。次年,户部奉令各省开设钱局,添铸铜、铁各项大钱,地处边陲的新疆也不例外。新疆军、政经费全赖内地接济,由于内地自顾不暇,度支告匮,使新疆各地经费及“协饷”无从筹措,在此情况下,赶铸大钱乃是必然之事。喀什是喀什噶尔的简称,汉代称其为“疏勒”,隋唐时称“喀什噶尔”。它位于新疆西南部,为南疆重镇,是清代喀什道署所在地。新疆钱币向来由叶尔芜局、乌什局或阿克苏局供应,喀什铸钱局何时建立,无史料记载。咸丰五年正月喀局开炉铸造了当十、当五十、当百大钱,因技术力量薄弱又仓促赶铸,以致所铸大钱大多粗拙不精。喀局本身无铜料来源,故无法连续铸钱,咸丰九年(1859年)即停铸大钱,尤其是当五十、当百两种大钱铸造极少。由于红钱使用范围狭小,用于流通后,大多在民间沉淀和消耗,因此存世量极少。9
图为喀局咸丰当百大钱。9通讯员 朱福民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