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玉器自从面世以来,造假频频,被神秘化的红山古玉,使得很多收藏者望而却步。为此,记者采访了对古玉鉴别最具有发言权的著名玉器鉴定专家周南泉。周南泉上世纪70年代进入故宫博物院工作,专门从事玉器研究已经50多年,整理、记录过各个时代的玉器。对于红山文化玉器的鉴别,周南泉有着独特的观察经验。
材料,鉴定红山玉石的第一步就是看它的材料。红山玉器一种是用老岫岩玉,主要产自辽宁省一带。老岫岩玉的硬度较低,有5到6度。再一种就是新的岫岩玉,还有一些是杂玉、玛瑙和水晶。周南泉认为,如果材料不对,再好的做工和玉料也不可信。例如,冒出像和田玉的制品,即使材料再贵重,也不是红山文化玉器。
工艺,在红山文化时期,穿孔工艺是用棍子带动解玉砂磨制出来,据现有资料的考证,红山文化时期尚未使用金属工具,制作时是不可能使用金属工具直接或间接去完成的。红山文化玉器打磨,主要使用的物质是皮革,不是通常那样用它们包在轮子上,用器具带动轮子转动,直接在玉器表面摩擦,而是用手拉动皮革两端压住砂浆在玉器表面来回拉动琢磨。因此,红山文化玉器边缘较薄,多有刃状感。另外,红山文化玉器的阴线刻纹,主要是用动物骨或棍条拉动解玉砂完成,所以线条较粗放。红山古玉真品的凹槽处没有砂轮磨痕,而赝品的凹槽处有明显直接用轮子磨出的痕迹。9
(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