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股强冷空气入侵,我市将迎来大幅降温寒潮天气,各相关部门积极启动《冬季寒潮应急预案》,全力以赴打好这场“防寒”攻坚战。
气象:
及时关注天气变化
市气象台预报显示,未来几天,受较强冷空气影响,我市气温进一步下降,预计将会有一次雨雪天气过程,尤其是从1月22日到1月23日的强冷空气来袭,最高温度可能降到零度以下,降温幅度明显。
市气象局相关人员介绍,入冬以来,我市气温呈阶段性状况,11月份偏低,12月中旬偏高1℃左右,1月上旬偏高0.7℃,1月下旬以后开始进入偏低状况,可能进入今年冬季最冷的时段。面对即将持续的冷空气带来的降温和雨雪天气,降温雨雪可能会对生活带来不便,建议居民及时关注天气变化,注意保暖御寒。3
(记者 柏伴雪)
供电:
密切监控电网运行
昨日,记者从南阳供电公司了解到,为应对即将到来的降温天气可能对电网安全造成的影响,南阳供电公司紧急部署,启动寒潮电力应急预案,加强电网设备、线路特巡和电网24小时运行监控,确保南阳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南阳供电公司对南阳电网进行全方位“体检”,同时做好降雪期间电网运行负荷预测,完善各类事故预案,加强专业值班力量,加大对南阳电网运行监控力度。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实时掌握天气变化趋势,加强灾害天气电网运行预报预警。组织输电、变电运行等巡视人员对我市所辖重点变电站设备加热器运行情况、附属设施防冻保温情况、设备接头积雪及融化情况等进行全面排查,防止因降雪天气造成设备故障。加强对辖区内重要线路特巡工作,确保线路安全运行。落实对高危及重要客户保障供电的措施,通知高危客户提前做好应急保安电源和非电保安措施准备工作。3(记者 周二立)
水务:
强化供水应急处置
为确保寒潮天气下中心城区生活供水正常运行,北控南阳水务集团供水公司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强化调度指挥,科学配置水源,及时监测供水管网压力,力求保证城市自来水的足量供给。
应对寒潮天气,最重要的是供水设施维护维修。据北控南阳水务集团供水公司负责人介绍,一是存水池的清洗、消毒,以保障水质安全;二是加强水质监测,以确保水质达标;三是科学调配,保证水量水压。合理调配各水厂、水站每日不同时段的供水量,通过远程监控系统,24小时监控整个中心城区供水管网的压力情况,确保低温天气供水管道的安全,防止爆裂爆管等情况发生。同时,强化供水应急处置,不断提高服务度、满意度。3(记者 石张楠)
交管:
严控保通防止拥堵
为确保旅客出行安全平稳有序,市公安局交管支队启动恶劣天气应急预案,全力以赴防事故、保畅通,营造平安祥和、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市交管部门将加强部门联动,做好应急管理。与气象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做好分析研判,结合实际,制订方案,细化勤务;强化路面管控;提前协调交通运输部门、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在易积雪、易结冰路段和事故多发点段,储备应急物资、大型清障和除雪铲冰设备;接到气象部门气象灾害预警后,迅速启动应急机制,人员、车辆要提前到位。一旦出现恶劣天气,有关领导将通过新闻媒体,现场解决问题并调度指挥;与此同时,通过限速通行、压缩车道、间断放行、分车型放行、警车带道等措施,引导车辆有序通行;对于雾霾大能见度低、道路严重结冰、车辆无法通行的,将通过远端控制、近端疏导、多点分流、借道通行、掉头返回等措施及时疏散滞留车辆,严防大范围、长时间交通拥堵。3
(记者 柏伴雪)
运管:
全力确保旅客安全
1月20日,针对可能出现的雨雪天气,市运管局紧急部署,积极强化安全管理措施,确保客运市场安全、平稳、有序。
市运管部门加强与气象、公路、交警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道路客运班线通行区域的道路、天气等情况,通过短信、站内电子公告公示牌等可视媒介发布天气及交通信息,做好预警工作强化安全检查,深入客运站,检查防滑链、铁锹、三角木等防滑应急设备的配备情况;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驾驶员对恶劣天气及突发事件的应对操作技能;加强动态监管,严禁营运车辆超速、超员、疲劳驾驶;严格驻站值守,安全值班人员及应急小组24小时待命,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6
(记者 王笑荷 实习生 石冰)
环卫:
细化融雪除冰任务
为面对即将来袭的强冷空气,环卫部门将迅速启动应急机制,随时准备在桥梁、涵洞等易结冰路面抛洒融雪剂,保障居民出行安全。
市环卫部门有关人员介绍,冷空气到来后,四区环卫站要求低于零度时停止洒水作业,随时关注天气预报。同时,他们制订了中心城区应急预案,储备了融雪物资,备齐备足了车辆和工具,并组建了应急队伍,以及时应对突发雪灾事件的发生,把雪灾危害降到最低。目前,融雪剂、车辆、扫帚、铁锹等物资已经全部到位。环卫部门还细化了扫雪除冰重点,对人行道、护栏下、桥梁、涵洞、路口、学校周边等部位重点清扫,将责任分解到每个人。6(记者 石张楠)
医务:
提醒居民防寒保暖
连日来的持续降温将“冷冬”提前“送上门来”。 面对骤降的气温,不少人显然没有做好防寒准备。记者从市内几家医院了解到,近几天,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就诊人数比以往明显增加。
据市中心医院急诊内科主任张传耀介绍,近期该科收治的多为感冒发烧、肺心病、心脑血管病人,大都是因为难以适应较为寒冷的天气。张传耀提醒,人们应根据温度变化增添衣服,尤其是老人、孩子和慢性病患者,更应注意保暖,减少外出。
由于天气寒冷,人的关节变得较为僵硬,户外活动中摔伤、拉伤、扭伤的现象也逐渐多了起来。对此,南阳医专一附院骨科二病区主治医师刘羽提醒居民,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由于气温较低,人的反应能力有所下降,外出活动时务必做好充分准备,活动应适度,过于危险的活动要尽量少做。6
(记者 段平)
什么是寒潮?
寒潮是冬季的一种灾害性天气。所谓寒潮,是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某一地区冷空气过境后,气温24小时内下降8℃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或48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或72小时内气温连续下降12℃以上,并且最低气温在4℃以下。若冷空气达不到这个标准,根据降温幅度的大小,又可划分为强冷空气、较强冷空气、中等强度冷空气和弱冷空气活动过程。3
(记者 周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