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旗
责任是由契约的责任和道德的责任构成的,责任教育就是为使人们践行某种职责,而对人们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影响的过程。加强责任教育,提高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素质,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在学校层面树立立德树人、多元培育的责任
首先要致力于教师专业队伍建设,明确不同教师群体的教育责任,做到敬业爱生、精细管理,着力打造一支务实、奉献、协作、奋进的教师团队。其次,要重视学生的同伴合作,充分发挥学习委员和学习小组长的作用,互帮互学,提高平均分。专人负责对学生会的管理,从纪律、卫生、安全等方面对班级和校园进行常规检查,从细节上体现自我管理、细节管理的责任意识。
二、在家庭层面树立配合学校、塑造品德的责任
首先要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参谋咨询责任。使家长委员会积极参与到学校管理中,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对全体教职工以及学校工作进行监督,反映广大家长要求,并通过健康有效渠道提出合理化建议,让学校及时了解家长的心声。其次,要发挥家校联系的沟通交流责任。丰富家校交流的形式和内涵,采用多元高效的家校沟通模式。例如,制定家访制度,要求班主任每月进行家访并做好记录,学校定期检查;坚持家校联系簿制度,家校联系簿既用来记录作业,也是教师和家长之间进行交流的媒介;家长和教师之间通过校讯通和班级博客等网络媒介进行交流,增进学校、家庭的互动,使家长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和思想动态,也使教师的引导教育有的放矢、富有成效。
三、在社会层面树立关注教育、密切支持的责任
科研机构对学校课改起到引领助推的责任,无论是教育部门的教研室、教科所,还是地方的一些高校,都能帮助学校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活动,指导教师接受前沿的教育理念,进行适合本校特色的教改探索,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理念提升,直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另外,德育基地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关键环节,德育基地对学校德育活动起到支撑配合的作用。例如在慰问敬老院的过程中,学生体会了孝老敬亲;在祭扫烈士陵园的扫墓活动中,学生接受了深刻的爱国教育等。
责任教育使家校携手、人心凝聚;责任教育使学校深化改革、高效管理;责任教育使学校立德树人、英才辈出;责任教育使学校提升品位、快速发展。一旦形成责任教育网络,学校上下将形成责任教育的浓厚氛围,学生想着报效祖国的责任,教师念着教书育人的责任,领导记着科学管理的责任。这样,学校一定会走上科学发展的快车道。⑨7
(作者单位:南阳市第二十二中学)
守望成长 静待花开
——市二十二中家长会亮点纷呈
本报记者 高波
家长会如何开,相信不少人心目中都有一个“模板”。
在现行教育环境中,家长会经常开成“报告会”甚至“点评会”,大部分参会家长都不轻松。而老师则变成“家长的家长”,报成绩、提要求、定目标,苦口婆心,也不轻松。至于学生,通常是提前放学回家,等待他们的将是 “会议传达”。如此开家长会,家长和学生都是作为“被开会者”而存在,缺乏参与感、互动性和被尊重感。
日前,记者走进市二十二中,随机采访几个班级,“沟通”、“尊重”、“陪伴”、“守望”、“共同成长”等不时入耳的关键词,让记者感受到此次家长会那满满的正能量。
班牌惹人眼
乐学班、上善班、济海班、卧龙班、弘毅班、博毅班、飞翔班……在市二十二中,一张张悬挂在各班教室门前设计新颖的班级文化牌非常吸引人的眼球。班牌上有班主任姓名、照片,班训、班风、班级目标、班主任寄语等,这一张张个性张扬的“班级名片”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展示了良好的班级风貌。
该校校长张春旗告诉记者,班级文化牌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是由各班教师和学生齐心协力琢磨出来的,班名、班级目标、班主任寄语等都最适合本班,容易引起师生共鸣。同时,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是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
学生成主角
在八(7)班,此次家长会不是说教式的成绩发布会,也不再是由老师全程掌控,而是让学生与家长担任主角,提出问题,介绍经验。王雅轩、王梅旭等学生给家长们表演了吉他伴唱、萨克斯吹奏、诗朗诵等节目,一时间,整个教室充满了欢声笑语。
该班班主任李亚阁告诉记者,八(7)班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经常把学生的优秀作文、书法作品进行展示。特别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倡导学生做好事,并鼓励家长拍下照片、附上文字,发送到班级邮箱,而班级会及时把照片张贴在教室里,引导、激励所有学生做好事,让他们在学习的同时,学会做人,寻求真善美。
八(15)上善班王至易的妈妈对这次家长会很是满意,收获了不少惊喜。原来,为了让家长会更有针对性,该班分批次召开了家长会,让每个学生和家长都到现场,家长会变成了学生和家长的经验交流会。
谈家长更多
学校和家庭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缺一不可,只有二者通力合作,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八(14)济海班的家长会更多地强调了家长在学生教育中的地位。班主任苗定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家长要主动跟老师沟通,在家多跟孩子交流,和孩子成为朋友,不要动不动就指责、训斥孩子。现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普及了,不少家长整天抱着不放,看朋友圈、网购、打游戏,对孩子缺少了解、关注,只是催促他们快点学习、快点去上辅导班。苗定睿认为,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做好家长自己,同时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关注孩子成长的每一步。
家长会结束后,很多家长高兴地说,这次家长会让他们受益匪浅,明白了自己的角色,知道了如何与孩子沟通、交流,他们将守望着孩子,在不断学习中和孩子共同成长。
用心浇灌,静待花开。记者期待着、祝福着。⑨7
聪明孩子的 三个家教误区
在我们的周围,有不少智力超前发育的聪明孩子,许多聪明孩子的父母会花费更多的心血教育孩子,却不知道:聪明孩子的身心发育,常常会由于某些方面的超常发展而引起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如果不能得到家长的理解,就无法采取适宜的措施维护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要引导聪明的孩子健康成长,家长必须认识家教的一些误区。
一门好等于门门好。一些家长认为,孩子越是优异,就越是要在智力发展的各个方面表现突出。如孩子数学超常的话,父母就期望孩子在阅读、绘画、舞蹈、演奏等方面也都超常出众。
有这样想法的父母并不了解聪明孩子智力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5岁儿童在某一方面的智力可以达到9岁孩子的水平,而在其他方面仍然接近实际年龄。如果家长要求他们在所有学科、一切活动中都表现出智力超常,就会使他们因不能实现家长的期望而疲惫不堪,反而会让他们比普通儿童丧失更多的潜力。作为家长应当了解孩子的智力发展倾向性,掌握孩子智力发展的特点,因势利导,使聪明孩子发挥出独特的智力优势。
智商高等于情商高。一些家长认为:既然孩子智力早熟,那么,在情感发展上也应该跑在普通儿童前面。他们不能接受孩子像普通孩子那样天真幼稚。比如,他们觉得很奇怪:孩子和大人一起轻松自如地讨论难题的同时,还会爬到妈妈的膝盖上、依偎在妈妈怀里,要妈妈抱一抱、亲一亲。
这些父母并不了解,聪明孩子首先是儿童,他们具有的超常智力并不等于情感发展已趋于成熟,他们和同龄的普通儿童一样,也有情感兴奋、外露以及亲情满足上的需要。儿童情感发育自有其特点,这与孩子的智力天赋没有直接相关,家长如果不注意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孩子常常会因为他们的童心得不到理解而感到不安。因此,家长应当了解孩子情感发展的特点,让他们尽情地表现出童心、童趣,使他们独有的创造性天赋在适当的环境里得到充分发挥。
别和“笨小孩”扎堆。家长也知道,聪明孩子的身体发育与一般的“笨小孩”是一样的,但还是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家长看到聪明孩子和大孩子交谈或进行智力游戏时,会非常高兴。而看到他们进行体育活动、游戏玩耍时,与同龄的“笨小孩”为伍,便大为恼火。他们认为,这会影响超常孩子早日成才。
其实,聪明孩子仅仅是智力发展比普通儿童快得多,他们的体格发展水平并没有超过同龄人。如果家长剥夺了他们和同龄儿童游戏的权利,反而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使他们的身高、体重、肺活量、肌肉力量等方面落后于同龄人。聪明孩子的身体素质下降了,大脑的发育、智力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因此,父母要解除聪明孩子与同龄儿童一起活动游戏的禁令,让孩子在活动中既锻炼了身体,又开发了大脑。⑨7(高波)
家长课堂
教坛论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