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数据,6月份CPI同比上涨1.9%,时隔4个月后重回“1时代”。受猪肉价格涨幅渐缓和菜价先扬后抑影响,上半年我国CPI上涨2.1%且呈现前高后低走势。专家预计,下半年我国物价仍将保持温和上行态势,为宏观调控留有充足空间。
食品非食品价格涨跌互现
食品中肉菜价格“此消彼长”,食品价格与非食品价格涨跌互现,综合作用下,使得6月份CPI同比上涨1.9%,涨幅较前一个月缩小0.1个百分点,时隔4个月后重回“1时代”。
猪肉价格仍然是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从同比看,猪肉价格上涨30.1%,影响CPI上涨约0.71个百分点;从环比看,猪肉价格上涨1.1%,影响CPI上涨约0.03个百分点。
而鲜菜、鲜果价格环比明显走低,从环比来看,鲜菜、鲜果价格分别下降12.5%及2.5%,影响CPI下降0.29个百分点及0.04个百分点。
山东寿光农产品物流园价格指数中心经理隋玉美介绍,6月份鲜菜价格下降明显,一是因为6月份为鲜菜生产和供应的旺季,各地量大、货源多;二是因为天气开始炎热,蔬菜容易腐败变质,销售者会选择调低价格来增加销量。
此外,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介绍,6月份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2%,影响CPI环比上涨0.16个百分点。暑期临近,出行人次增加,飞机票、旅游价格环比分别上涨3.8%和2.1%;另外,西药、中药和医疗服务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8%、0.5%和0.3%。
上半年CPI上涨2.1%
统计显示,上半年我国CPI上涨2.1%,食品价格在其中扮演着“主力军”的角色。
受到前几年价格低迷的影响,猪肉价格在今年上半年延续“报复性”反弹走势,上半年价格同比上涨28.2%。在猪肉价格的影响下,上半年CPI涨幅较去年下半年明显扩大:1月份CPI同比上涨1.8%,尽管是今年上半年低点,但较去年四季度涨幅明显扩大;而自今年2月份起,CPI同比涨幅连续3个月为2.3%,这也是上半年物价最大同比涨幅。
在季节性因素影响下,鲜菜价格在今年春节前后出现明显上涨,尤其在今年2月份,菜价环比涨幅创下2008年3月以来月度最高涨幅,带动当月CPI环比上涨1.6%,这一涨幅成为上半年CPI环比最大涨幅。随着鲜菜价格回稳,3月份起CPI环比由升转降。
灾害或致未来食品价格波动
展望下半年,业内人士认为我国物价将仍维持在温和上涨水平,但下半年国际大宗商品大幅上行或将逐步传导至居民消费价格领域,连续降雨等灾害天气也可能导致食品价格季节性上涨。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由于我国货币政策总体稳健,下半年货币流动性进一步推高CPI的作用有限。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近期国际大宗商品大幅上行,将影响国内工业上游的资源能源等输入端价格回升,推动工业领域价格上行,并在未来逐步传导至居民消费价格领域。
专家同时提醒,随着夏季临近,多地受到连续降雨及洪涝灾害影响,这可能会使得食品价格尤其是鲜菜价格季节性上涨,在推动CPI涨幅季节性扩大的同时,影响消费者的心理。应及时做好价格监测预警,保障与老百姓生活紧密相关的肉鱼蛋菜价格供应,平抑物价季节性波动。
(据新华社上海7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