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杨露)南阳银监分局贯彻落实河南银监局扶贫小额信贷有关文件精神,对辖内13个县(区)、234个乡镇、929个贫困村(包含邓州97个贫困村)分片包干,金融精准扶贫已逐步演变成为继普惠金融理念之后的又一银行业改革发展主旋律。
金融扶贫工作任重道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南阳市有信贷需求的贫困户43496户,全省占比6.12%,排名第四,已发放小额信贷贫困户4137户,仅覆盖了2.01%的贫困户。“金融贫困”是造成农村贫困的根本原因。首先,金融机构单一化,随着国有银行的日益商业化,县级分支机构普遍向中心城镇收缩导致农村金融体系萎缩出现“断层现象”。截至2016年4月末,南阳市涉农贷款余额1139.29亿元,五大涉农机构涉农贷款占比76%,其中,农发行162.53亿元、农业银行48.68亿元、农信社561.94亿元、村镇银行42.18亿元、邮储银行49.10亿元。表面上的农发行、农业银行、农信社、村镇银行、邮储银行“五驾马车”的农村金融制度安排,事实上基本由农信社独自支撑。其次,农村资金流失现象严重,大量资金从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以寻找投资机会,进一步加剧贫困落后地区的资本稀缺。由南阳市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及农业贷款变动情况看,农业贷款投放增速明显低于其存款增速。第三,信贷投放的非农化,随着金融机构企业化改革的推进,贷款投向趋于利润最大化。农村金融机构在贷款投放上逐渐向经济发达的城镇和非农项目集中,导致农村金融更向城市经济靠拢,资本形成严重不足。
南阳银监分局有关负责人认为,要实现高效精准金融扶贫,就要改革农村金融体制。农发行应在支持粮油收购贷款的基础上,逐步开办扶贫开发项目贷款、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农村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贷款业务,支持龙头企业的农产品基地标准化、集约化建设。农信社要推行市场化改革,建立和完善农信社激励约束机制,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经营效率,有效支持贫困地区“三农”建设。农业银行要充分发挥其在广大农村、贫困地区的业务及信贷优势,发挥牵头行作用,积极支持贫困地区脱贫致富。邮储银行要在吸收存款的基础上反哺农业,在小额农户贷款上与农信社形成合力,满足金融扶贫业务需要。村镇银行要通过强化客户细分和差异化管理,推出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打造“支农”、“支小”特色品牌。其他商业银行在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利润的同时应通过金融创新积极参与扶贫。
积极推广小额信贷制度,有效减少资金外流。辖内各商业银行在信贷系统上要进行制度创新,特别是小额信贷分片包干责任制牵头部门要实施小额信贷产品营销战略,促进自身和农村经济双向发展,有效减少农村资金外流,抑制“农转非”的进一步加剧。
多措并举,改善贫困地区信用环境,有效防范信用风险。在加大对贫困地区金融支持力度的同时,要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打击逃废债行为,建立信用信息数据库,实现全国联网,资源共享,树立诚信大环境;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把小额信用贷款管理与农村诚信建设结合起来,积极倡导“守信光荣”的理念,加快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步伐。⑩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