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彬 朱朝宏
近年来,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以下简称南阳中院)被确定为“全国司法公开示范法院”为契机,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和手段,不断强化司法政务、庭审过程、裁判结果、重大举措、为民承诺的全公开,建成集政务网站、微博微信、手机报等为一体的新媒体信息公开平台,“互联网+”技术在司法公开方面的成功运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信任和支持。
政务公开
——网上可了解法院信息
“现在找法院和法官只要登录法院网站,地址、办公室、电话等信息一目了然,约见法官有时一个电话就行啦。”家住唐河县的当事人老刘到南阳中院办完事后,高兴地说。
此前,老刘为一起邻里纠纷案件要到南阳中院申请再审,可不知道中院哪个部门负责自己的事,更不知道该找谁。在一审法院的指导下,老刘登录南阳中院政务网站,并找到了负责再审案件复查的立案二庭的联系电话,通过电话顺利预约到了负责法官,一趟便立上了案。“网上公布的还有投诉举报电话,如果该立的案件没给立,或者法官存在态度不好、办事不公,都可以举报。”老刘笑着说,法院敢这么透明,咱老百姓自然就信任。
从去年开始,南阳中院在原有司法公开的基础上,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不断强化司法政务公开的广度和深度,在法院政务网站,把管辖案件范围、起诉条件和手续、诉讼收费标准、审判流程、监督举报电话以及诉讼费的缓、减、免条件和程序等一一公开,并将审判业务部门的工作职责及工作人员的办公电话向社会公开。对政务网站、手机报、官方微博微信平台进行整合,成立新媒体工作室,通过不同渠道向社会公布三公经费开支、审判执行情况、法院工作动态、司法为民举措等,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审判政务的全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审判公开
——在家能旁听案件审理
“同事出事后,虽然对案件很关心,但对到法院旁听有顾虑,就在家通过网络全程进行了观看,很方便。”2015年12月17日,南阳中院副院长薛红喜担任审判长对一起劳动争议纠纷案进行了公开开庭,并通过网络对整个庭审过程进行直播。同为劳动争议案纠纷公司一方职工的刘某就在家“旁听”了案件的审理过程。
为了满足群众对司法行为的知情权,南阳中院依托信息化建设,不断强化网络庭审直播和裁判文书上网工作,对所有裁判文书做到“边结边上,应上全上”,选取重大疑难、关注度高、教育意义强的案件,通过网络庭审直播的方式,最大限度落实司法过程及结果的公开。
至目前,全市两级法院已累计上网裁判文书12万份,建成视频直播法庭39个,直播案件12650件,微博直播新闻发布会8次,直播案件庭审127场。
执行公开
——淘宝拍商品更加公正
“我是第一次参与网拍,没想到法院也玩起了高科技,被执行财产放到淘宝网上,看到心仪的商品公开竞价就可以了。”6月23日,当李先生从法官手中拿到轿车钥匙时兴奋地说。
李先生早就想买一辆奥迪轿车,新车太贵,二手车各种手续费和佣金也不愿出。正在踌躇之际,朋友告诉他,镇平县法院在对一辆奥迪轿车进行网络拍卖。实地查看车辆情况后,李先生在网上交了保证金参与竞价,并最终成功竞得了该辆车。“整个过程公开透明,最后出价比起拍价多了2万多元,但确实值。”拿到钥匙后,李先生对法官说。
从2014年起,全市法院开始实施网络司法拍卖,并在传统媒体、淘宝网、人民法院诉讼网、法院微博和微信平台同步发布拍卖公告信息。至目前,南阳两级法院共上传各类拍品257件,成交72件,成交金额6282万元,为当事人节省佣金300余万元。执行微信平台共收到群众举报103条,经核实查证,有效避免被执行人转移财产30次,执行公开不仅让群众看到了公正,也让法院尝到了“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