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国内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凸显的情况下,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好于预期,6.7%的GDP增速为“十三五”良好开局奠定扎实基础。
这一成绩的背后,不是靠“大水漫灌”的强刺激,而是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推动经济实现“由降转稳”。
这一成绩也启示我们,发展始终是我国解决一切问题和矛盾的“总钥匙”,只有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改革为动力,才能推动中国经济转入健康增长新轨道,确保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顶住下行压力
凸显发展为第一要务
民间投资增速下滑、实体经济运营困难、人民币汇率下跌、金融风险积聚……面对外界对中国经济的担忧,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史蒂芬·罗奇近日撰文指出,中国的经济发展影响着全球经济,外界对中国经济的担忧被夸大。“假如没有中国经济,全球经济可能早已陷入衰退。”
前三季度中国经济的亮丽表现,印证着市场的信心——
GDP同比增长6.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2%、工业品出厂价格54个月以来首次由负转正、进出口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4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提前完成全年目标……
对于中国经济,国际组织也纷纷投出“信任票”——
“在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下,今年以来中国经济顶住下行压力保持平稳运行,预期不断改善,着实不易。”财政部国际财经中心主任周强武说。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我们的根本任务仍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对此要有清醒认识。”中央党校教授赵振华说。
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要确保“十三五”期间年均经济增速不低于6.5%。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实现的目标,也是需要付出很大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
“十三五”关键时期,中国经济如何化解发展挑战,筑牢经济“由降转稳”的基础,牵动全球神经。
“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继续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世界带来更多发展机遇。”G20杭州峰会期间,国家主席习近平掷地有声的讲话,回应了国内外的关切。
重塑发展新动力
凸显创新驱动理念
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之路,决不能走过去的老路。破解发展难题,就要在补短板的过程中实现新旧动力转换。
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仍处在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结构性矛盾和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需求不振和产能过剩相互并存,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尚不牢固。
面对发展的挑战,今年以来,在“五大发展新理念”的指引下,中国创业创新热潮涌动,新经济茁壮成长,未来新动能的加快积蓄更值得期待:
——新主体新技术不断涌现。前3个季度,全国新登记企业401万户,同比增长27%,日均新登记企业1.46万户,明显高于前两年。企业加大创新研发投入,技术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44.3%。
——新产业新模式方兴未艾。前3个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10.8%,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4.8个百分点;1到8月,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3%,比规模以上服务业高5.2个百分点;网上商品零售额27950亿元,同比增长25.1%,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4.7个百分点。
——新产品新服务层出不穷。前3个季度,电子商务交易超过17万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1到8月,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8.1%,实现利润增长42.2%。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2.5%,实现利润增长32.8%。顺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大趋势,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五大幸福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
深圳前海创新研究院顾问研究员约翰·怀利评价,中国经济的这些表现可谓“惊艳”,他认为中国政府对于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时机把握得很到位,决心也很坚定。“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发展,是确保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从全球看,哪个国家不拥抱创新,就会被时代落下。”
激发经济新活力
凸显全面深化改革决心
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黄利斌介绍,前3个季度,钢铁和煤炭去产能已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0%以上。同时在去产能等一系列政策作用下,市场秩序和企业效益状况在改观。
“10月中旬,国内市场的钢材和煤炭价格比年初分别上涨了30%和50%以上。钢铁协会会员企业盈亏相抵,去年前8个月是净亏损,今年1至8月是净盈利,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变化。煤炭行业也扭转了前7个月利润下降的局面,实现了正增长。”黄利斌说。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钢材生产国,中国产能过剩问题拖累经济增长,近一年来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外宣誓了中国“义无反顾”的全面深化改革决心。
中国社科院财经院院长高培勇指出,当前经济发展出现一些新情况,如民间投资增速放缓,房地产市场分化更明显。要化解经济风险,就必须坚定不移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改革步伐,化压力为动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
“十三五”开局之年收官在即,对后续改革动向,专家建议,首先要确保完成今年“三去一降一补”既定任务,并尽早明确明年目标任务,如研究推动去产能向兼并重组转变;以三四线城市和县城为重点继续推进去库存;通过加快兼并重组、优化债务结构、开展市场化债转股试点等方式,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等。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尽快启动深港通、进一步放开对民营资本的准入限制、完善财政金融和产业政策缓解实体经济困难……“十三五”期间,更多深水区的改革正在稳步推进,不断激发经济新活力。⑥1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