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新闻中心|南阳新闻|南阳社区|书记留言板|市长留言板|日报数字报|晚报数字报|晨报数字报
  第A6版:党的建设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健全助力脱贫的制度保障
返回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7年6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健全助力脱贫的制度保障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南阳网
宛城区委书记刘中青(中)走访贫困户
宛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张晔(左一)督导驻村第一书记工作
驻村第一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
区直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
村党群服务中心为贫困户办理补贴手续
专家服务团开展实用技术培训
宛城区委组织部驻村第一书记组织开展义诊活动
第一书记调研扶贫产业
宛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党员干部与帮扶村小学生共度儿童节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推动党建与扶贫深度融合,必须加强立规明矩和执行落实,为实现脱贫提供制度保障。宛城区委组织部在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中,不断健全各项配套措施,强化制度建设,严管活用干部,充分激发全区党员干部脱贫攻坚的激情和动力。

压力传导机制化。为了增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战的责任感、使命感,区委组织部建立压力全覆盖、任务全分解、责任全落实的责任落实体系,将脱贫责任组、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派出单位等脱贫攻坚责任主体的责任细化、规范化,制定了《乡镇党委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责任清单》、《驻村第一书记派出单位责任清单》和《驻村第一书记任务清单》,明确了各类扶贫干部的主体责任,定任务、定标准、定时限,做到脱贫工作责任规范化、明晰化和具体化,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压力传导机制。

考核评议规范化。把抓党建促脱贫工作纳入单位年终考评、干部年终考核。严格落实驻村第一书记党建述职制度,召开了全区第一书记2016年度述职评议会议,组织全区驻村第一书记逐人述职、现场评议,评议结果作为年度考核评定等次重要依据,根据考核情况,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两名市派干部和7名区派干部进行表彰,授予“优秀第一书记”称号,在今年“七一”表彰中,加大对脱贫攻坚战线先进典型的表彰力度,并在《南阳日报》刊发其典型事迹,通过“党建考核看扶贫、干部考评看扶贫”,树立起“大抓党建、大抓扶贫”的工作导向。

督导检查常态化。区委组织部牵头成立了驻村帮扶专项工作组,先后制定下发了《宛城区直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管理办法》、《宛城区帮扶责任人及村级脱贫责任组成员管理办法》、《宛城区驻村工作队管理办法》、《宛城区驻村第一书记考勤操作细则》和《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督查细则》等系列文件,组建3个督查组,建立常态化暗访督导机制,对驻村工作队和驻村第一书记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张晔带领工作组,不打招呼、不事先通知到贫困村检查第一书记到岗到位情况,在区委督查平台先后下发两期《党建工作督查》,对一批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对两名违纪干部及派出单位负责人给予诫勉谈话。此外,还采取微信定位、现场签到等措施强化考勤管理,保障第一书记到岗到位。

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宛城区广大党员干部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把责任扛在肩上,把百姓放在心上,共同谱写着脱贫致富新篇章。

核心提示

当前,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关键阶段。作为组织部门,必须把基层党建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以党建凝聚攻坚合力,更好地带领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宛城区委组织部按照市委关于开展“万名干部助脱贫”活动要求,建强基层党组织、夯实基层基础,使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各级领导班子、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奋发有为的行动,为脱贫攻坚汇聚力量,为决战决胜全面小康提供坚强保证。

汇聚党建力量 助力脱贫攻坚

本报记者 李小胄 通讯员 熊良友 马颖善

筑牢引领脱贫的战斗堡垒

“送钱送物不如送个好支部”。推进脱贫攻坚,关键要发挥各级党组织的作用。宛城区坚持从队伍、组织和阵地入手,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实现全面脱贫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抓干部明责任。区委组织部严格按照省委、市委的统一部署,指导乡镇组建村级脱贫责任组,对村级脱贫责任组成员逐个审查把关,全区凡有贫困户的行政村全部建立了乡镇副科级干部或包村干部任组长的脱贫责任组,将乡镇副科级干部、乡镇包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全部纳入村级脱贫责任体系,明确脱贫责任组及其成员的工作职责,形成以乡镇领导总体抓,包村干部和村两委成员具体抓,区直帮扶部门、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配合抓的工作格局,层层落实脱贫责任,强力推动脱贫攻坚。

抓投入建阵地。村部破旧影响党组织服务功能的发挥,难以形成脱贫攻坚的合力,针对贫困村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的实际,不断加大村党建阵地投入力度,大力推动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搭建脱贫攻坚平台。对农村危旧活动场所进行全面排查清理,对排查出的13个活动场所不达标村,建立重点项目工作台账,实行项目式管理、工程式推进、台账式督查、绩效式考核,保障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全覆盖,去年以来,全区各级累计安排专项党建经费1000余万元,新建扩建村级活动场所36个,目前,全区162个行政村党群服务中心全部设立了服务脱贫攻坚窗口,其中,示范村36个,占村(社区)总数的22.2%,达标村112个,占村(社区)总数的69.1%,实现了区、乡、村、组四级服务脱贫攻坚网络的全覆盖。

抓整顿强组织。为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将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的“穷”村、综治信访问题较为突出的“乱”村,直接列为软弱涣散集中整顿对象,每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明确1名处级领导挂点分包;每个村都由所在乡镇党委书记担任整顿工作组组长;每个村组建1支由乡镇包村干部为成员的整顿工作组,统一印发了《关于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集中整顿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方案》(宛区组通〔2017〕24号)和《致挂点联系软弱涣散村处级领导的一封信》,对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整改目标和措施、整顿责任人、转化时限等内容,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实行整顿销号制度,一项一项抓落实、抓整改、抓建设,坚持整改一个、销号一个,确保年底前完成整顿任务。

建强服务脱贫的骨干力量

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充分发挥党员骨干的作用,让他们亮身份、当尖兵、打头阵。宛城区围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把优秀党员干部向扶贫一线聚集,着力打造村级带头人队伍、驻村帮扶队伍、党员骨干队伍“三支队伍”,确保事有人干、担有人扛、责有人负,凝聚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

驻村帮扶队伍精准施策。区委统筹实施“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定点挂钩扶贫,54名处级领导干部,112个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分包162个村,2042名干部结对帮扶6563户贫困户,向建档立卡贫困村派驻8支驻村工作队、49名工作队员和28名第一书记,广大驻村干部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为所驻村修建道路、引进项目资金、扶贫助困、办好事实事,得到了所驻村干群的广泛认可。区卫计委派驻来庄村第一书记根据所驻村贫困人口多、老龄人口多的实际,建成了一体化规范管理卫生室,配备了远程视频接诊设备,群众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生的医疗服务。区农村公路管理所选派袁庄村第一书记为解决所驻村路况差、蔬菜运输难问题,协调村道建设项目,修建了3.2公里的区间公路,为群众增收致富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村级带头人队伍示范带动。抓住村党组织书记这个关键,建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培训党务骨干528名,培训党支部书记926人次,有效增强村党支部书记脱贫攻坚责任意识和致富带富能力。按照“致富能手—农民党员—村干部—村书记”的模式,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确定324名村级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吸引复转军人、外出创业农民和大中专毕业生回村任职,不断壮大基层脱贫攻坚骨干力量。建立村两委干部工作报酬定期增长机制,从2017年起,将村党支部书记工作报酬从每月1100元提高到2000元,并为他们办理了养老保险,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激发和保护两委干部的工作热情。

党员骨干队伍先锋引领。大力实施“头雁计划素质提升行动”,依托区党校、远程教育等平台,分层分类开展精准扶贫能力培训,组织学习种植养殖技术、项目管理等方面知识技能,教育引导广大党员争当脱贫攻坚的“先锋官”,冲在前列、当好表率、作出示范。深化开展“四联两聚”活动,组织区科技局、农业局等部门专家组成专家服务团下乡进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活动,对贫困人口集中的种植养殖业大户进行培训,提高管理水平,转变经营理念,先后在红泥湾镇庞庄村、金华镇张大坑村等贫困村建成党建助脱贫示范基地8个,培育农村致富能手212名,形成“以点带面、串珠成链”的精准脱贫格局。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报价

版权所有 [南阳日报]
Copyright 2004 -  www.01ny.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50174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