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新闻中心|南阳新闻|南阳社区|书记留言板|市长留言板|日报数字报|晚报数字报|晨报数字报
  第A8版:健康产业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仲景文化耀千古 健康产业惠万家
返回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7年6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宛城区中医院
仲景文化耀千古 健康产业惠万家
——宛城区擦亮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名片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南阳网
高庙骨伤科传统治疗受欢迎
宛城区委书记刘中青(左二)到瓦店镇调研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
中药标本展柜
示范中药房
传统手法治疗效果好
中医文化墙内容丰富

一代良医千秋月,照彻华夏万户春。

作为医圣张仲景的墓及祠所在地,宛城区中医药文化积淀深厚,优势明显。发扬光大仲景文化品牌,为中医药产业注入活力,一直是宛城区人多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为此,该区围绕“大中医、大健康、大民生、大产业”的主题,提出优先发展仲景健康服务业,大力弘扬张仲景中医药文化,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带来了令人瞩目的变化,先后被评为国家重点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在弘扬中传承—

仲景文化发扬光大

博大精深的张仲景医药文化,以“万世医宗”张仲景为核心,以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勇于创新的崇高思想、救死扶伤的优良医德为内核,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传承仲景中医药文化上,宛城区不遗余力:

出台了《宛城区“十三五”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给予中医药更大发展空间。该区不断加强建设力度,常态化部署中医药工作,重点在公共卫生中医药服务、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中医药文化建设等方面不断提升。

加强中医药宣传和中医药文化建设。积极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健康文化推进行动”,从而营造出良好的中医药工作氛围,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医文化品牌。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贯彻《中医药法》,大力推进中医药文化科普进基层工作,让老百姓了解中医药简、便、廉、验的优势和“治未病”的特色。

在探索中发展—

健康产业大放异彩

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发展,只有不断创新发展才能彰显仲景文化的品牌效应,将中医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长期以来,宛城区勇于创新,多措并举,专项带动,中医药工作取得长足的进步。

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视中医药经典医籍研读及挖掘。全面系统继承历代各家学术理论、流派及学说,不断弘扬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挖掘民间诊疗技术,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整合现代科技成果,挖掘中药方剂,加强重大疑难疾病、慢性病等中医药防治技术和新药研发,不断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发展。

完善区、乡、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以“仲景苑”和“中医堂”建设为切入点,扎实推进“示范中药房”和“中医治未病”科室建设,建好中医药服务龙头,将“仲景苑”建设成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将“中医堂”打造成为乡镇中医药服务平台;推进“中医服务示范村卫生所”建设,带动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校地合作是中医药教育教学实践工作的新探索,在国家十五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大背景下,赋予了新的内涵。该区与南阳理工张仲景国医国药学院开展校地合作,9名基层中医师被聘任为客座教授或讲师,带学员近百人。

至目前,基层单位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中医堂”实现了全覆盖;区中医院“治未病中心”投入运行,二级甲等中医院获得评审通过;区级综合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14年通过三级甲等医院评审,这在全省区级医院中首屈一指,市第二人民医院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仲景苑”也在建设中。

更大手笔的是,宛城区投资200亿元,建设占地1.83平方公里的张仲景医药文化产业集聚区。目前,部分项目已经正式启动。卫计部门牵头部署的中医特色诊疗一条街和南阳艾草养生产业基本架构也初步形成。

在拓展中升华—

民众共浴医圣之光

大力发展仲景健康产业,满足广大民众的健康服务需求,是仲景文化精髓的重要体现。

如今,中医养生理念在宛城区遍地开花,成为街头巷尾津津乐道的话题。大街小巷不仅有“舞动宛城”的热情,也有众人暴走的震撼,还有太极养生的雅韵,食养、药养以及针灸、推拿等各种健康养生之法广被民众接受。目前,仅中心城区,健康养生馆已近千家。

作为全区中医医疗机构的龙头,宛城区中医院把重点学科建设工作作为医院的灵魂工作来抓,加强高庙骨伤科等医院重点支柱科室的建设,成为全省、全市知名度较高的重点中医特色专科。以“建名科、制名药、建名院”的发展战略,发展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精髓,高起点、高标准铸造“三名”品牌,为广大群众撑起健康保护伞。

据抽查统计,宛城区辖区居民中医药常识知晓率、服务内容知晓率、服务满意率不断提高。居民中医药常识知晓率达95%,对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内容知晓率达93%,对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满意率达90%;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人员对中医药相关政策知晓率达100%。

弘扬医圣文化、大力发展仲景健康产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如今,宛城区以“仲景”为纽带,在弘扬中传承、在探索中发展、在拓展中升华,擦亮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区的金字招牌,款款向我们走来。

树名医建名科创名院做好药

骨伤科被评为省特色中医专科,中风科、聋哑科被评为市重点中医专科,中药材质量位居全市前茅……宛城区中医院以“树名医、建名科、创名院、做好药”的发展战略,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精髓,引领宛城中医药卫生事业快速发展。

宛城区中医院位于风景秀丽的白河游览区,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医疗救助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该院是南阳市宛城区职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是南阳各县市区城乡居民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是宛城区民政医疗救助、贫困户定点医疗机构。

建设名院,重点学科是抓手。该院有宛城区名老中医5人、正高级职称6人。设置病区有高庙骨伤科、中风病科、老年病科、内科、普外科、妇产科、康复科、疼痛科、急诊科等。其中,高庙骨伤科是省特色中医专科,中风科、聋哑科是市重点中医专科,康复科是医院重点专科。高庙骨伤科始建于清末,以李氏高庙骨伤科第五代传人李伟副院长为主要负责人,主任中医师李金臣为专科学术带头人,设备先进齐全、专业队伍强大、中西医结合优势突出。中风病科是市中医管理局命名的重点中医专科, 以中风、眩晕、头痛等中医优势病种为主攻方向,运用独有的方法,联用中药汤剂、中药足浴、中药外敷、穴位注射、穴位贴敷、针灸、耳针、推拿、按摩等中医疗法,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康复科是医院重点建设专科,集临床研究、医疗康复保健为一体。针灸、推拿、理疗等传统疗法是康复科的特色疗法,恪守脏腑辨证总纲,采用针灸、推拿,以针代药,手法补泻的传统针刺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疼痛等杂病。

医院由知名老药工亲赴安徽亳州考察选购优质上乘的道地药材,遵古炮制,从而保证了中药材质量。在探索中药的深加工方面,医院投资购进国内最先进的两台煎药机,用微电脑控制,模拟传统中药汤剂煎制过程,文火、武火自动转换。将传统煎药方法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在一起,使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率达90%以上。不但保证了用药安全、卫生,还避免了污染或药物的发酵或霉变。汤剂煎好后采用真空自动包装成袋,方便患者携带服用。

十年磨剑,百年树院。宛城区中医院在传统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以高庙骨伤科、中风科、康复科为龙头,坚持中西医并重理念。现已成为中医特色突出、服务优质高效、群众满意度高的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

红泥湾镇卫生院

中医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

每周一、周五下午组织医院职工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通过职工带动村医及群众练习,掀起全民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的热潮;

每月组织中医药工作人员在各村开展一次中医药防病知识讲座;

每季度组织各村医生接受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和科普宣传能力培训一次,掌握针灸、拔罐、艾灸、刮痧、推拿按摩等技术……

宛城区红泥湾镇卫生院制定“十三五”中医药文化科普进基层工作方案,启动了中医中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探索建立了“四到位”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长效机制,使中医药真正深入人心、惠及百姓。

组织健全到位。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做好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基础。该院成立了以主任中医师、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院长范中有为组长,副主任中医师、业务副院长王文生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中医药文化科普进基层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细化量化任务,落实责任到人,为推进“中医药文化科普进基层”活动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舆论宣传到位。村卫生室设置中医药防病知识展板、中医药文化宣传阅报栏;配备中医药养生书籍供辖区群众免费阅读;制作养生格言谚语民谣折页、手提袋两万份,向辖区居民免费发放。

文化展示到位。该院在院内开辟中医文化墙,将中国古代医药发展简史、中医药食疗药膳漫画、中医养生保健俗语民谣等内容制作成文化展廊,通过文字图画形式将阴阳五行、九种体质、养生保健等中医基本知识制成展板供群众了解传统医学,形象生动地宣传通俗易懂的中医药文化知识。其中,仲景苑中医文化墙18米,公卫楼中医文化墙30米。

项目效果显著。通过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进基层活动,该院中医药工作开展顺利进行,中医堂骨科采用传统的正骨手法、膏药、外敷、中药热敷、小夹板和石膏外固定、三维牵引、艾灸、中频磁热疗及中西药内服等方法治疗各类骨科疾病;仲景苑疼痛科开展熏蒸配合中医推拿、扣筋正骨、针灸拔罐、针刀松懈、牵引伸筋、刺络排淤、电磁热振等理疗技法;理疗科开展超声溶栓、低频中频治疗、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小儿推拿等项目。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该院中医药收入逐年递增,2015年280.3万元,2016年732万元。其中,中药处方量占总处方量的60%以上,中医处方合格率达80%以上,中成药达100种以上,能运用中医药和中医传统方法治疗常见病、多发病,中医治疗量达45%。

瓦店镇卫生院

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仲景苑

“感谢瓦店镇卫生院!俺骨折后卧床不起,经过一个多月的‘四菜一汤’治疗,现在能步行5公里到瓦店街赶集了。”连日来,宛城区瓦店镇界中村一位76岁的老人,逢人都称赞镇卫生院中医“四菜一汤”疗法。

“四菜一汤”疗法是镇卫生院仲景苑骨伤科推广普及的疗法,先后治愈骨伤患者1800余人。该院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努力把仲景苑打造成全区典范。先后被国家卫计委命名为“群众最满意的乡镇卫生院”,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被市中医药管理局评为中医创建先进单位。

强基固本,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2015年,瓦店镇卫生院在全面推进医联体工作中,争得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大力支持,把仲景苑建设列入了医院的重点工作,筹措资金近百万元,建成标准化的仲景苑。该院把中医人才培养作为中医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目前,仲景苑共有两名中医主治医师,5名中医执业医师,7名中医执业助理医师,3名中药师,3名高级按摩师。最近引进C型臂X光机,可以使急性腰扭伤、四肢骨折、关节脱位等患者在X光机精准定位下进行可视化手法复位。开展了最新中医微创外科,针对传统手法无法缓解的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病等实施一种创伤小、痛苦少、效果好的全新的治疗方法。2016年,业务收入达1380万元,其中中医药业务收入414万元。

深化改革,巩固中医药工作成果。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服务项目,推广使用包括刮痧疗法、火罐疗法、药摩疗法、艾灸疗法、熏蒸疗法、药浴疗法、外敷疗法、膏药疗法、敷脐疗法等。走中西医融合之路。仲景苑建成独立手术室,新购置C臂X光机、臭氧机、射频治疗仪、椎间孔镜等可开展臭氧、射频颈腰椎间盘消融术,三叉神经痛半月神经节射频治疗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普及“四菜一汤”。在骨伤科治疗中普及“四菜一汤”法,即针灸、中医推拿、中药塌渍、牵引、艾灸。针对生活工作压力大,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高,复发率高,属于常见的多发病,大多患者可通过中医保守疗法治疗。

健康扶贫,彰显中医药服务能力。组织有经验的医师签约到户,开展中医医疗签约服务,包括健康评估、康复指导、家庭护理、中医药“治未病”服务、远程健康监测等。目前,该院中医医师共与21个村1332名贫困人口签订中医健康扶贫协议,受到贫困户的欢迎。

文/图 李小胄 袁永强 史源远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报价

版权所有 [南阳日报]
Copyright 2004 -  www.01ny.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50174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