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飞 张松
讲述人:孙文兴
单 位: 市城管局
扶贫地点:卧龙区潦河镇梁庄村
扶贫故事:
“朱子治家格言”、“倡新风家和睦”、“勤俭持家光荣”、“家庭美德夫妻歌”……原来是脏旧的红砖墙,现在则是图文并茂的文化墙。村部外的文体广场,收拾得干干净净,来来往往的人喜欢站那儿读读看看,既能教育人、警示人,也使大家精神也高了。
刚到梁庄,村里荒草丛生,道路破烂不堪,垃圾遍地。我们在全面摸清梁庄村贫困户贫困状况的基础上,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案”的工作要求,为每个贫困户制订具体脱贫计划,千方百计让贫困户增收,确保扶贫帮到点上、扶到根上。
从最开始驻村时让村委会工作人员逐个带着探访,到如今轻车熟路,见人就打招呼,工作队的成员现在俨然已经成了梁庄村的一员——每户贫困家庭的姓名、人数、情况他们都能脱口而出,在心里记了个烂熟。
脱贫增收,产业是根基。梁庄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基础差、底子薄、发展落后,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8户154人。根据该村的特点优势,我们以土地整理为契机,把产业发展壮大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做好产业扶贫大文章,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为引进羊肚菌种植项目,几个驻村工作队员到外县考察羊肚菌种植模式,回来后大家集资试种羊肚菌,因投资大、风险高,队员们自己兑钱买种子、租大棚,决心自己投入资金先搞试点,如果赔钱了工作队员承担,利润好挣钱了再向全村推广。
市城管局高度重视扶贫工作,累计投资100多万元,村小学设施陈旧,我们协调市园林局粉刷校舍墙壁、翻新黑板,并对校园进行了绿化;村里没有路灯,便在村小学和文化广场安装4盏LED路灯;没有标准公厕,就协调环卫部门修建了水冲式星级标准公厕;协调市政管理处完成文化广场480平方米水泥混凝土硬化、525平方米健身广场及村部院落生态砖铺设;对接公路部门,铺设了4.5公里的道路。
老乡的脱贫,不仅仅是物质的脱贫,还应有精神文化层面的充盈。初来时,我们感觉这里比较闭塞,特别是贫困户的精神状态不是很好。于是,我们制作文化墙,建设文体广场,以期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升村民文明素养。在市城管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开辟了“公益大讲堂”,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为村民上课输送文化知识;协调文化部门,开展“戏曲下乡”活动 ……
在逐家逐户走访时,我们发现贫困户柳玉宁的家庭情况比较特殊。柳玉宁患有小儿麻痹症,身体高位截瘫。村里统一安装自来水时因交不起初装费,家里不通自来水。了解情况后,驻村工作队员凑钱,为柳玉宁解决了吃水难题。由于没有了顾虑,柳玉宁高兴之下常来村部与人聊天,也爱跟驻村工作队员说话,跟村里人聊天了。
柳兆提是一位85岁的退伍老兵,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但由于档案丢失,一直不能领取补贴。得知这一情况后,我们立即联系民政等相关部门,想方设法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
村民程德强家庭情况也较为特殊,两个孩子正在上学,患有智障的妻子又因脑梗瘫痪在床。经多方协调,工作队为程德强在垃圾处理厂找到一份保安工作,每天半天班,增加其家庭收入的同时还可以照顾瘫痪的妻子。工作队依据有关政策帮助程德强家申请了低保、教育补贴、残疾人补贴等,一家人的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去年8月,我们还邀请农业专家来梁庄村实地考察,并采纳了专家种植艾草的建议。经潦河镇党委、村“两委”班子及村民代表同意,村里与河南国艾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30年的土地流转合同,流转土地1000亩种植艾草,一年总投资650万元,100万元为租金归农户所有,550万元为人工、育苗、基础设施建设等费用。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