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方
古人云:“知止不殆。”“人生之善止,可防危境出现,不因功名而贪欲,不因感极而求妄。”对于为官者而言,是否懂得“知止”,是否善于“知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个人的荣辱成败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知止是人生的一种自律,知止是生活的最高境界。“知止”,就是要抵诱惑,禁私欲,守住做人、处事、用权的底线,清楚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知止”,就是要知进退、明得失,不铤而走险,事事适可而止;不贪得无厌,时时留有余地。常持平常之心,常怀戒惧之意,做到进退有节、行止得当。无论身居何位、所为何事,潜在的诱惑无处不在。为官者由于手中握有一定的权力,往往面临着更多的诱惑和更大的考验。只有懂得“知止”,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会在名利问题上多一些淡定,对进退得失处之泰然。才会珍惜今天的拥有,守住到手的幸福,并以感恩之心创造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有为人生。正如《大学》中所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在现实生活中,人的索取和付出是成比例的,人的索取和获得需要付出和代价来交换。人的欲望如果不控制是无止境的,它会操纵着人去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付出和索取之间的不平衡,带来的是规则的破坏、人伦的罔顾和自然规律的践踏,早晚要付出代价。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虽然党中央三令五申,利剑高悬,打“虎”拍“蝇”,而一些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却仍然违规公款吃喝旅游、违规配备使用办公用房和车辆、违规收送红包礼金等,变着花样、算尽机关者有之,积重难返、蒙混过关者有之,置若罔闻、顶风违纪者有之,屡禁不止、我行我素者有之,习以为常、不以为然者有之。这样的人正是由于没有参透“大智知止、小智惟谋”的道理,为追求权势不择手段,为聚敛钱财无所顾忌,为贪图享乐而挖空心思,自以为机关算尽、万事尽在掌握,殊不知早已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和犯罪的边缘。
当止不止,必有所灾。贪与廉,从来由己不由人,思想上松一寸,必然导致行动上偏一尺。知止重在思想上知足,学会满足是幸福的源泉。家不必太大,挡风遮雨即可;食不必太奢,满足温饱健康即可;子女不必非成“人上人”,孝敬恭顺即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纵观党的十八大以来落马的贪腐官员,无论为官之初才干多出众、政绩多显著,心魔不除、欲壑难填,都难挡腐朽东西的侵蚀,难抗各式各样的诱惑,一步一步滑落违纪违法的深渊,最终走上背叛党和人民的不归路。因此,知止是一种大智慧,是当今充满社会焦虑的“醒酒汤”。尤其是手中掌握着公权力的人,更应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弃非分之想,真正做到不忘初心、慎终如始,切莫使贪欲蒙蔽了理智,让权势冲昏了头脑,导致“一失足成千古恨”。③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