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新闻中心|南阳新闻|南阳社区|书记留言板|市长留言板|日报数字报|晚报数字报|晨报数字报
  第A9版:文化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发掘梨园“新声” 唱出南阳韵味
见证佳节诞生
碧水浇筑工匠心 蓝天招揽回头客
开讲西峡口抗战故事
数字阅读 共建共享
古代录取通知书原来长这样
“天下第一衙”重生记(四)
醇香油茶 传承非遗
讲述“爷爷奶奶一堂课”
返回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8年7月6日 星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见证佳节诞生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南阳网

□周若愚

金秋时节,我们将迎来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不久前,“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

我国的传统节日,大都在长期农耕社会的基础上诞生、成型,从“中国农民丰收节”设立的时间点上,可管窥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对传统农耕文化的重视和传承。春种秋收,春华秋实。秋分前后,正是秋收、秋耕、秋种的重要时节,也是稻谷飘香、蟹肥菊黄的好时节。

当然,目前的中国农村,面临的早已不再是单纯的农耕生产,还包括农业经济、农村工业、农村发展等乡村振兴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人们对传统农耕文化的记忆正在淡化,再加上世界多元文化的影响,许多传统佳节面临着内涵渐变、节俗流失、节味变淡的困扰。如何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强化“中国农民丰收节”鲜明的文化符号,并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涵,是一个文化大课题。

作为一个新生的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还需解决“身份识别”的问题。以今年为例,秋分(9月23日)与中秋(9月24日)联袂而至,丰收节怎样才能过出个性、过得喜庆,不致淹没在普天同庆、名列四大传统佳节的中秋节的氛围中,恐怕也是值得各方思考的问题。

相关方面期待人们以丰收节为媒,“释放情感、传承文化、寻找归属”,汇聚起“人民对那座山、那片水、那块田的情感寄托,从而享受农耕文化的精神熏陶”;我们也期盼见证一个精神内涵丰富、过节习俗多彩的佳节诞生。⑮3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报价

版权所有 [南阳日报]
Copyright 2004 -  www.01ny.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50174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