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廖涛 通讯员 申桂林 马明献
“我们这些贫困户想种植香菇,但又苦于没场地。县财政局建设了香菇种植大棚,协调县职高在村内开展香菇种植技术培训,让我们依靠种植香菇稳定增收,脱贫摘帽有指望啦!”1月19日,南召县马市坪乡黄土岭村贫困户靳德军激动地对记者说。
黄土岭村有11个村民小组,327户、1242人。现有贫困户89户、282人。这里自然条件恶劣、资源禀赋差,贫困群众增收渠道窄,脱贫攻坚任务异常繁重。
2015年底,南召县财政局抽调事业心强、业务能力棒、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3名干部组成工作队,驻村开展帮扶工作。2017年,县财政局局长谭天德上任后,通过反复入村开展走访调研,认为脱贫攻坚的核心在于抓创业、产业、就业,鼓励创业,培育产业,带动就业,通过抓创业促产业,以产业带就业,让贫困群众致富有产业,就业有岗位,增收有门路,收获真金白银幸福奔小康。
黄土岭村拥有林地面积1.3万亩,荒山面积广阔,柞木资源丰富,交通条件便利。立足山区实际,谭天德和驻村工作队一起帮助村两委确定了“种植香菇,养殖畜牧,车间带动”的发展思路,建设了占地20余亩的香菇产业扶贫基地,谭天德还协调资金400余万元建成了香菇分拣车间、冷库、标准化香菇大棚、香菇制棒车间,形成香菇种植的完整产业链。全村种植香菇70万袋,仅此一项年收入350万元,户均增收1万元。
得知马市坪乡外出务工青年高双保有回乡创业的意向,谭天德立即沟通交流,帮助注册、办理证照、协调建设用地。被真诚所感动,高双保投资130万元建成两座扶贫就业车间,可以安排30名群众就业。谭天德又与村“两委”干部积极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外出务工,2018年,黄土岭村贫困户务工41人,务工收入105万元,贫困群众获得“星火计划”奖补资金4.4万元。
用足用好政策,谭天德积极协调“百企帮百村”结对帮扶的河南源达集团公司,在黄土岭村投资500万元建设养羊基地。同时,利用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项目资金120万元作为酵母资金,撬动犇牛养殖合作社投资40万元建设养牛基地,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目前犇牛种养殖合作社黄牛存栏40头,带动6户贫困户入股经营,安置3名贫困群众长期务工。
发展特色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南召县茂源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引导200户贫困户以小额贷款入股经营,每户每年分红3000元;引导106户贫困户利用到户增收资金入股,每户每年分红500元。随着养羊基地规模的扩大,构树饲料需求量大,合作社已与周边8个村签订收购协议,带动发展构树种植800多亩,拉长了产业链条。
南召县财政局驻村工作队注重改善基础设施,投资350万元完成水、电、路,建成了两座村文化广场、标准化卫生室、安全饮水工程等,硬化道路实现“组组通,户户通”。协调贫困群众在危房改造、残疾证办理、慢性病鉴定、七改一增等方面享受政策“红利”,让各项惠农政策落地生金,确保群众“应享尽享、一项不落”。2017年,黄土岭村脱贫29户、127人,2018年脱贫58户、150人,贫困发生率由12.48%降至0.4%,贫困发生率由12.48%降至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