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松)“感谢党的好政策,俺到这里锄个草,浇个水,修剪个树枝,一个月能有1000多块钱,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在新野县上庄乡晚秋黄梨产业扶贫示范基地,贫困户王付才和几名工友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该基地是以晚秋黄梨、苗木花卉种植销售为主导产业,种植晚秋黄梨1300余亩,各类苗木果树900亩。通过托管帮扶、合作帮扶、股份帮扶等多种形式,引导贫困户加入该扶贫示范基地,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为鼓励群众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该乡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对规模发展果、蔬等特色产业的种养大户给予资金扶持。同时,因户因人安排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产业扶贫基地务工,每人年收入可达1万余元。
上港乡鑫晶生态农业扶贫基地将118户农户的个人信息以铭牌的形式,悬挂在葡萄园内,安排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基地内务工,每月有1500元的收入。基地负责人张军超介绍,该基地主要发展有机葡萄、有机蔬菜等,为贫困户提供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小的工作岗位。周边贫困户可根据季节在家门口就业,既能照顾家庭,又可实现稳定增收。
目前,全乡特色产业种植类涉及贫困户495户,养殖类44户。依托辖区内6个专业合作社,建立农业产业扶贫示范基地6个,实现了对全乡793户贫困户产业扶贫全覆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