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纪晖 通讯员 王伢斐
“让你忙了半天,吃了饭再回嘛。”
“下回吧,还得去东头老王家帮个忙哩。”
匆匆忙忙洗了洗手,赵保川出了邻居家门。他答应了老王,得去他家帮忙看看地里的果树。
赵保川是西峡县回车镇大块地村人,别看他现在勤快能干,乐于助人,过去,他可是当地出了名的懒汉。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是人们对他的评价;“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是他的口头禅。
懒汉怎么变成了勤快人?这事还得从3年前说起。
2016年,县里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无儿无女无家无业的赵保川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帮他脱贫,帮扶工作队的工作人员可没少费工夫。在他们耐心细致的思想动员下,赵保川终于有了行动,他打算把自家荒废多年的茶园重新拾掇拾掇,重拾种茶制茶的老本行。
可没两天,赵保川就打了退堂鼓。原来,茶园荒废多年,引水入园成了难题。没有水,茶树发芽率是达不到要求的。得知情况后,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多方筹措,帮他架设了300米长的水管,把水接到了地边,解了赵保川的燃眉之急。
有了水的浇灌,加上重新修整的土地,茶树的长势越来越好。望着自家的茶园,赵保川的脸上笑开了花。
2017年,赵保川的茶园小有收获,采茶制茶给他带来了一笔收入,虽然不多,却让他格外振奋。从那以后,他侍弄茶园更勤快了。
群众也发现了赵保川的转变。从前,他是远近闻名的嫁接能手,可无论谁请他帮忙,他都不答应,出多少钱都不愿意。重新经营起茶园后,赵保川像是换了个人,经常主动去给邻居嫁接果树,如果有人愿意请教技术,他更是倾心相授。
“赵老头,现在怎么这么勤快啊?”有熟悉的乡亲们这样问他。
“现在不比以前喽。以前一个人孤零零的,日子没个奔头。现在好呀,国家政策好,扶贫工作队的娃娃们还天天来陪我聊天解闷儿,让我的心也热起来啦。”赵保川说起来满脸是笑,“我老头子也要加把劲,把日子过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