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新闻中心|南阳新闻|南阳社区|书记留言板|市长留言板|日报数字报|晚报数字报|晨报数字报
  第B1版:社会早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城乡建设织锦绣 大美南阳谱新篇
我市亮出2018年旅游“成绩单”
安全不放假 平安不打烊
各界共资助 真情暖童心
马革裹尸的抗战将军
月季故里 香飘五洲
返回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9年1月23日 星期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乡建设织锦绣 大美南阳谱新篇
讲述百姓身边事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南阳网

西峡县二郎坪镇湾潭村发展特色支柱产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村民幸福感、获得感本报记者 崔培林 摄

本报记者 扈玲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发出了改革开放的强音,奏响了开创新时代的鼓点。40年来,南阳建成区面积由1977年的15平方公里增加到155.47平方公里,人口由21.3万增加到160.4万,全市城镇化率由不足8%增加到44.67%。城市综合承载力全面提升,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建设品位持续升级,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南阳在中原大地上崛起。

城乡面貌发生巨变

1977年,南阳城区面积15平方公里,人口21.3万,共有224个乡镇(其中:建制镇44个,乡180个)和44877个自然村,城镇化率不足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犹如一夜春风,吹醒了南阳大地,为城乡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1994年南阳撤地设市前,建成区面积31平方公里,人口43万。撤地设市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市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引领,拉开了城市建设的新序幕。至2017年底,全市城镇常住人口达到402.6万人;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155.47平方公里,人口160.4万人;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4.67%。逐渐形成了“一个中心城市、两个行政区、4个开发区、10个县、1个直管市、127个建制镇、53个建制乡(不含邓州市)”组成的结构相对合理、分布相对均衡、发展基本同步的现代化城镇体系,城市乡村美景迷人,处处展现出小康社会的新面貌、新活力、新气象。

路桥建设日新月异

南阳市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心城区的建设,使市区路网建设飞速发展。1978年以前,市城区仅有新华路、中州路、八一路等几条城市干道;到2008年底,城市主次干道增加到30条,新建桥涵32座,打通了6个入市口和10个丁字路口,城区七纵七横的干道网络基本形成。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中心城区道路建设力度,相继完成了南泰路、杜诗路、光武大桥、仲景大桥、雪枫大桥、白河大道下延、滨河路下延、工农西路等城市主要路网建设任务,同时按照“双创双建”工作部署,强力实施各类管线入地工程,净化了城市视觉,初步形成了循环畅通的主次干道网络体系。目前南阳中心城区共有主次干道67条,桥梁147座,2017年底,建成区路网密度达到7.6公里/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积13平方米。

公用事业日臻完善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南阳城市供气事业起步,开始利用原南阳酒精厂废糟液发酵制取的沼气,建成了国家“七五”节能示范项目南阳“沼气城”。西气东输工程实施以来,为我市供气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新增燃气人口94.69万人,供气能力达到24万立方米/日。城市供水,从1965年南阳建成首座自来水塔和水源井开始起步,如今中心城区公共供水能力达到41万吨/日,供水普及率达98%。城市供热,1992年开始起步,通过原南阳电厂对中心城区集中供热,目前,城市集中供热能力实现重大突破,达到2400万平方米/日,实现集中供热覆盖面积1680万平方米。城市污水处理,自2001年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设计处理能力10万吨/日投运以来,中心城区相继建成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和白河南污水处理工程,城市集中污水处理能力30万吨/日。我市新建了多条供水、供气、供暖管网总长3294公里,启动中心城区几条内河整治工程,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保障有力、服务优质的城市公用事业体系。

人居环境逐步改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市政府采取“民建公助”的形式,鼓励私人建房,加快私有住宅建设步伐,使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有效改善。进入20世纪90年代,针对私人建房浪费土地的实际,我市开始控制私人建房,搞好综合开发,使城市的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先后完成了白河沿岸、中州东路、卧龙路、府衙周边区域等一系列大型拆迁改造项目,建成区逐渐成为城市亮丽的风景线。近年来,我市围绕“一河两岸”打造生态宜居城市,把“扮靓母亲河 打造新南阳”作为沿河开发建设的系统工程,深挖名人、名胜等文化资源,着力塑造以河为脉、以山为骨、以文为根的城市个性。

为了改善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条件,自2004年起,我市开始实施保障性住房,至2017年底,我市共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288个项目、138560套。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是党和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措施,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我市自2009年开展试点以来,共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13286户。

村镇建设成就斐然

1985年村镇居民开始按照规划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供水工程1891个,52万农民用上了自来水,所有集镇和60%村庄通电,村镇面貌得到较大改善。1994年,建设部决定在南阳和襄阳两地组织实施“双阳工程”,为了使“双阳工程”在南阳扎根开花结果,成为推进南阳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助推剂,市委、市政府从1996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星级小城镇”创建活动,村镇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城镇化率由1979年的不足8%,跃升到1999年的19%。镇平县石佛寺镇、贾宋镇,邓州市穰东镇,西峡双龙镇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又有产业支撑基础的亮点小城镇,在南阳大地冉冉升起。

进入新世纪,我市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的“五新”标准,走“以人为本、一镇一品、特色兴镇、产业兴镇”之路,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伟大工程,建成全国特色小镇两个,国家级重点镇19个,全市共有48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和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西峡县的太平镇和镇平县的石佛寺镇被评为全国特色小镇;内乡县马山口镇被树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宛城区官庄镇、镇平县石佛寺镇荣获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淅川县荆紫关镇、社旗县赊店镇、卧龙区石桥镇被定为国家和省历史名镇。南阳大地上,一个个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呈现。⑥2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报价

版权所有 [南阳日报]
Copyright 2004 -  www.01ny.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226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