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赵苇
“润泽的课堂”是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参加了多次教改培训后,我对润泽课堂的内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让教室里的学习成为自觉自发的,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让每个学生都能放心地打开自己的心扉,让每个学生的差异都得到关注。那么,怎样才能外化于形,内化于心,让孩子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
我在平日的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提高认识,打造和谐民主、平等尊重的课堂。师生应该是平等的,老师要能够伏下身、蹲下来,倾听学生的回答,尊重学生的发言,师生的互动交流是理性友好的,课堂是和润的,学生是愉悦的。“倾听”,是打造润泽的课堂必不可少的条件。学生只有善于倾听才能更好的学习,老师也只有善于倾听才能走进学生。可以说,互相倾听是走向和润课堂的第一步。教师倾听学生的发言,远远比多说更重要。作为老师,我在课堂上有意地放慢节奏,认真地听取每个学生的发言,亲切及时地给以评价,并引导学生互相倾听、互相交换意见,在轻声细语中感受春风拂面的和美。
其次,落实好“三种声音”,打造安静、润泽的课堂。让学生“安静地倾听,独立地思考,自由地表达”,从而进行“静悄悄的革命”。落实好三种声音:合作交流的声音,4人小组或同桌讨论时,声音控制在4个人或同桌可以听到即可;读书时的声音,根据内容的需要,保持正常的音量,要有抑扬顿挫,读出韵味;发言时的声音,面向全班表达时要自信洪亮,让全班同学都可以听到。另外还要再次强调倾听的重要性,要注意倾听老师的点拨,倾听同学的回答。别人发言时不要举手,不要抢话。补充时要说别人没有说到的,发表不同观点时要注意礼貌等,而这一切都源于先做好倾听。
然后,精心设计核心问题,打造自然发生、水到渠成的课堂。课堂的精彩不是看老师的的精彩,而是看学生的学习是否在真实有效的发生,要想课堂自然流畅地进行,核心问题的设置尤为重要,只有设计好难度适当,开放性的、能统筹全文的问题,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同时,一定要有质疑环节,只有放心地打开心扉,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课堂才是实实在在、润泽的课堂。我们要关注每个孩子的学情,了解他们的思考和收获,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释疑解惑,使学习活动真实的发生。
最后要强调的是,有了理念,要很顺畅的去实践,还需要教师具备过硬的素质,包括个人素养的提升和对教材的了然于胸。只有对所传授的文本了解透彻,才能自如地驾驭,才能机智地应对,也才能全身心地去“倾听”和把握课堂。所以要想打造和润课堂,老师还必须提高自身素养和教学能力,先在专业知识上下足功夫,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让我们都能转变观念,脚踏实地去践行实施吧。(作者单位:市第十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