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家里不仅失去经济来源,还一直在往外掏钱。虽然刚能走路,但身体还没完全恢复,加上失去右臂不可能再做电工,想出去打工也没人愿意用一个残疾人。看着年迈的父亲、智障的弟弟、两个正上学的孩子,还有家里的一张张借条,刚能走路、能自理的李健陷入深深的自责和低落情绪。
他下决心要把这个家重新撑起来。
脱贫争先
致富路上感党恩
李健一家的遭遇,得到了埠江镇党委、镇政府的关心关爱。2014年,李健一家被镇、村定为贫困户。时任埠江镇镇长的王诗东与李健结成了帮扶对子,经常鼓励和支持他。
如何摆脱贫困,到底怎么办、怎么干?看到那年邻乡的葱供不应求,卖到南方和香港地区,加上种葱的技术容易掌握,还能顾家。于是李健决定租地种大葱。
说干就干。李健找亲友借了二十多万元,租了一百多亩地,开始种葱。那时,李健的腿刚刚恢复,大量的活动让他的腿肿得厉害。长时间的体力劳动,甚至让他在地里干活时左腿流出血水。这种情况下,李健仍然坚持每天第一个去地里,晚上工人都走完后才回家,渴了饿了就在地里喝点茶吃点馍。“那时候心里憋着一股劲儿,想着我得作出个样子来。”李健的辛苦没有白费,那一年他种的大葱收成极好。
谁能想到,那年的大葱种得虽好,却因为种植量太大而遇到滞销,葱卖不出去。这就导致李健一下子赔了25万元。对于这段失败的经历,李健认为主要是缺乏对市场信息的把握,只知道闷头种,不知道市场信息。
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个时候,李健家里又接连发生不幸。李健的老父亲为给他借钱支付医药费,骑电动车外出时被碰摔了一跤,大腿骨折。母亲又突然得了心肌梗塞,送到医院不过一天一夜就去世。第二年,李健的妻子又因为脑出血而偏瘫,经过治疗自理都很困难,走路也只有一条腿能使上力气。自己身体还没完全恢复的李健,不仅要去医院照顾妻子,还要回家照顾父亲和弟弟,再加上种葱赔了那么多钱,此时的李健对生活彻底绝望。
对于李健的情况,王诗东看在眼里。他比原来更加频繁地去李健家里找他,继续做李健的思想工作,帮他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到原因后,王诗东陪着李健一起分析市场,鼓励他先出去找销路、探市场。
李健也很快吸取教训,没有像之前那样盲目跟风,而是亲自去外地实地考察市场信息。经过反复调研,李健有信心来年大葱一定赚钱。可这时候,亲戚们都不再支持他继续种大葱,觉得他再种也是瞎折腾。
在一片反对声中,王诗东却始终支持李健继续种大葱。不仅支持他继续种葱,还支持他种植玉米、水稻和树苗。在王诗东的鼓励下,李健从绝望中再次燃起信心,重新投入劳动。这一年,因为提前掌握销售信息,提前联系市场,李健不仅赚回所有的本钱,还净赚13万元,不仅达到脱贫条件,并且远远高出脱贫线一大截。
经历过生死与诸多不幸的李健,是党组织的关心爱护,才使他重新站了起来,彻底摆脱了贫困。党的恩情比海深,这点李健深有体会,于是他提出一个坚定的请求:“我要入党!”度过人生的晦暗时刻,他要入党,他要报答党的恩情,让更多人感受党的阳光雨露。
2015年7月,李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身上的干劲更足了。他想,作为党员,自己还是个贫困户,国家政策虽好,但如果自己不努力,等靠要,坐等别人帮扶脱贫奔小康,是没有说服力的,也是愧对党员身份的。他下定决心,要做个致富和带富能力“双强”的党员。
他自费到驻马店泌阳、南阳西峡及湖北省一些地方学习食用菌、蔬菜种植技术,虚心求取“真经”。他把周边的所有城市都跑遍了,与省内外各大蔬菜市场批发老板交朋友,互留联系电话,及时了解市场需求。他种的各种蔬菜销往周边和省外10多个城市,经常供不应求。
在县、镇、村三级“志智双扶”下,经过两年时间的苦干实干,2016年,李健家获得了大丰收,承租100多亩土地,种植了60亩大葱、20亩花生、16亩玉米、5亩枇杷树、4.3亩水稻,加上贫困户入股分红、种粮补贴等收入,当年家庭纯收入达到13万多元,一举摘掉了贫困户帽子。
初步富裕起来后,李健又考虑到,自己一人富不算富,只有大家都富了,才算没辜负党员这个身份,一定也要使村民的腰包鼓起来!
多方考察论证后,他带领大家在村口建了金芙蓉特色种植产业扶贫就业基地,村里的贫困户一方面可以把到户增收项目入股到基地,每年进行分红;另一方面还可以到扶贫基地和车间打工,由于不需要很高的技术,群众很容易上手。目前,村里有100多人在车间务工,最高每天每人可收入100元以上。
参选支书
执着为民持公心
2018年年初,付楼村党支部换届前,李健找到已任镇党委书记的王诗东,汇报要参选村支书的事情。由于上任支书考上公务员而调到镇里,付楼村有一年左右的时间没有村党支部书记。这就造成整个村子缺乏凝聚力。这个时候,村里许多党员主动找到李健,说他威信高、能干事,建议他来当村支书。李健一开始很犹豫,一方面自己没有村“两委”工作经验,另一方面认为自己是个残疾人,一只胳膊,形象差。
王诗东看出李健的顾虑,了解他的想法之后,便鼓励李健:“这是好事,你脑袋瓜灵活,而且你本身又是个脱贫的现实例子。村里人对你都很了解,你要有勇气,一是困难可以克服、经验可以积累;二是形象不在外表,主要还是看你能不能把村里工作做好,能不能带领大家致富。”王诗东的鼓励给了李健极大的信心,他决定参选村支书。
得知李健要参选村支书,首先反对的就是妻子付家六。“我不让他当,一是怕他身体吃不消,他也不能太劳累。二是我身体也不行,两个孩子在外上学。还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和智力残疾的弟弟,家里主要还得靠他照顾。三是脱贫之后这两年,家里经济也越来越好了,他挣钱的门路也很稳定,也不需要他再节外生枝干别的。”李健妻子的反对理由看起来合情合理,毕竟家里还主要靠李健照顾。
除了妻子,李健的好友也反对他当村支书。
面对妻子和好友的反对,李健想了很多。他想到因为自己的事故,让家人实在承受了太多,除了去世的母亲,他也一直对儿子深怀愧疚。李健出事那年,儿子上高三,正是关键的时候。李健出事后,儿子从学校赶回来看到父亲的情况,直接从学校收拾行李回家照顾父亲,说不再上学了。“我知道孩子懂事,他看我这样,不想再花家里钱,所以说不上学了。儿子当时学习成绩很好,在学校里都是年级前50名。可就是因为我,那年给他耽误了。”说起儿子,李健的眼里又泛起泪光。
让李健欣慰的是,儿子第二年复读后顺利考上了大学,后来还考取了研究生。李健想到对儿子的愧疚,想到儿子的懂事,还想到第一年种大葱赔了二十多万元时,儿子对他进行鼓励:“爸,赔了没事,这说明你又重新站起来了。只要你能干事儿,赔就赔了。”在参选村支书这件事上,虽然妻子反对,儿子却很支持。想到这里,李健意识到儿子最在意的不是他为家里赚多少钱,而是他又能顶天立地、重新站起来了。
李健还想到冬天的晚上,母亲坐在门外盼他回家的情景。他想到家里最困难的时候,党的帮扶政策给他送来温暖、帮全家渡过难关。他想到帮扶责任人王诗东对自己的无私帮助和鼓励。他想到入党时,自己说过的那句话:“要把党给我的温暖和帮助传递下去。”他想到村里党员们对自己的信任,想到虽然自己脱了贫,经济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可付楼村的乡亲们生活还都不富裕、整体生活水平仍然偏低。
最后,李健坚定参选村支书的想法。他告诉妻子,自己一定会平衡好家庭和工作,也一定会注意自己的身体。他告诉好友,自己一定会改掉急脾气,心甘情愿为了担任村支书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于是,李健决定:“我要参选村支书!”
由于李健群众基础好,在党员干部中威信高,在2018年4月21日村“两委”换届时,他高票当选村支书。在就职大会上,李健公开表示,将以村为家,一定带领村民干出个名堂来。
勇挑重担
誓让付楼更美好
李健首先从改变村“两委”工作作风抓起,事事带头,严抓任务落实;设定保洁、帮扶、维稳等岗位,为无职党员定责;深入开展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群众评议党员、党员评支部、支部评党委“三亮三评”活动,激发党员比奉献、树形象;发动复转军人、返乡大中专毕业生、农村致富带头人、在外经商回村创业人员入党,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
发扬基层民主,深化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土地征用、道路修建、村庄规划等事项,确保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理顺了群众心气。尤其是去年9月份的低保集中整治工作,为了让群众信服,他带头放弃了完全符合办理条件的智障弟弟的低保待遇,使得整个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促脱贫、带发展的重要途径,修建了文化广场、卫生室、水井、网络、通组水泥公路等;积极探索党建助力扶贫新路子,大力发展小龙虾养殖、香菇种植等特色产业,打造“埠江扶贫产业园”,发展壮大村级经济。
李健视村民如家人,经常到村民家中拉家常、问困难;抽空就去慰问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困难户、孤寡老人、残疾人。对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和意见建议,及时上门化解,坚决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
开展“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传家风、树家训”等模范评比活动,倡树文明新风,构建和谐健康的邻里关系。对贫困户进行“立志星、增智星、法纪星、孝德星、卫生星”五个星级评定和量化积分,激发群众脱贫内在动力。
李健带领村“两委”班子,制订乡村振兴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在种植业发展上,李健带头成立付楼村香菇种植基地,在村里建起香菇大棚,还建立金芙蓉特色种植产业扶贫就业基地,种植黄金梨和莲藕,让贫困户通过到户增收项目入股分红的同时,也可以到扶贫基地打工获得收入。在养殖业方面,李健上任后,成立了“聚力”小龙虾和“聚心”蛋鸡两个养殖合作社,同时还有黄牛养殖和羊养殖等。同时,李健重新启动了村里的扶贫车间,并在扶贫车间的基础上又扩建了一个分厂,工人也由原来的十几个,慢慢发展到现在的一百多个,更多地吸纳了村里的闲散劳动力,尤其是妇女。在企业发展上,付楼村依托回乡创业青年而成立了豫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变废为宝”的环保企业,公司把农村原本“没用”的秸秆、花生壳、玉米秆、树枝变为无烟、无污染的“有用”燃料,既净化了村庄环境,又能创造经济效益,还带动了运输、经销、加工等产业。
村民们都说,李健上任以来,付楼村真“变”了。截至2018年底,147户贫困户478人,已有133户450人光荣脱贫,贫困发生率在1.48%。目前,全村产业明晰,社会和谐稳定,乡风文明,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美丽乡村新景象。
站在村头,看着日新月异的村庄,看着日益富裕的乡亲,回忆走过来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李健虽然觉得有点累,但更多的还是欣慰:脱贫只是开始,实现乡村振兴、带领全村脱贫奔小康才是目标。
李健身残志坚、脱贫争先的感人事迹,受到上级部门的重视和肯定。2018年10月16日,李健受邀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与中外记者见面,就基层残疾人脱贫攻坚接受中外记者的采访。
在采访时,市供销社驻付楼村第一书记孙端说:“李健身残志坚,从一个残疾贫困户到一个党员,成长为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是桐柏这片革命老区的红色土地养育了他,脱贫攻坚奔小康的主战场锻炼了他,他是南阳强基固本行动中涌现出的先锋旗帜,他不愧是新时代的桐柏英雄。”③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