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记者 归 欣 本报记者 胡楚强
“这个月,俺一共为乡亲们做了3件事:打扫了村里的主要道路,清扫了邻居们房前屋后的卫生死角,主动参与防汛演练……”8月30日,桐柏县埠江镇付楼村的月度讲评会上,贫困群众何老三第一次上台发言,既紧张又兴奋。
台下的村党支部书记李健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自从搞了‘红黑榜’评比,以前很多‘等靠要’的人,现在‘比着干、抢着干’,俺村脱贫摘帽工作更稳当了。”
今年以来,南阳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统一部署,由各村责任组长、驻村第一书记、村组干部、群众代表等组成考评组,每个季度按照产业创收、务工就业、公益道德等方面表现,对各家各户“打分”,张“红黑榜”、挂“红黑旗”。
“红黑榜”上,谁好谁差一目了然,在贫困户中“一石激起千层浪”。“完全没想到,这是动真格!”内乡县赵店乡聂岗村村民聂亚平说。今年3月,领了“黑旗”的他“痛定思痛”,在帮扶干部的不断鼓励下积极转变、踏实干活,如今成了村里脱贫攻坚的先进典型。截至目前,南阳市各地设置村级“红黑榜”2100多块,曾经上过“黑榜”的大多数贫困户转变思想、积极进取、面貌一新。
“这是我们探索的‘志智双扶’活动的一项内容。”南阳市扶贫办主任周大鹏介绍。南阳人口基数大,贫困群众占全省的七分之一。“针对部分贫困户‘不愿富、不敢富、不能富’的实际,我们把‘志智双扶’作为工作重点,帮助他们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稳定脱贫。”他说。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关键在“激”。如果说“红黑榜”是从思想上激发了贫困户,那么学习兰考“爱心超市”模式、依托积分机制建立起来,如今遍布南阳各县的1532个同心超市,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激励贫困户。
“积分改变了贫困户的习惯,让大家迈出了勤劳致富的第一步。”唐河县城郊乡脱贫户王万才说。今年,老王入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初选名单,在他的眼里,同心超市的出现,带给村里太多喜人的变化。每天清晨,都有几个贫困群众挥舞着大扫帚,把村里的柏油路和文化广场扫得干干净净;曾经“抱着酒瓶睡觉”的王连荣,不但开始收拾自己的小家,还一有空就到村委找活干;以前凑到一起打牌的村民,现在都在村合作社和加工厂就了业。今年2月,王庄村整村脱贫摘帽。
有心劲儿还得有“本事”。“在群众从‘要我脱贫’转向‘我要脱贫’之后,就得帮他们升级到‘我有能力脱贫’。”社旗县李店镇朱庄村农民学校校长何丰英说。今年以来,南阳市依托各村党群服务中心、远程教育等平台,在各行政村建立农民学校,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