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务中心大厅
南阳网二维码
龙腾南阳二维码
▲ 市民办理业务
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宛城区政务服务中心心系发展所需、企业所盼、民心所向,着眼让企业、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在宛城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于11月25日搬迁至市中心城区张衡东路金苑·福润花园(张衡路与规划中的新东路交叉口),全面启动“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从以前部门分设窗口受理变为“进一扇门、到一个窗、办多家事”,让服务“勤跑腿”,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最多跑一次”……
11月25日,宛城区政务服务中心顺利搬迁入驻新址,面积从原来的2000多平方米扩大到8000多平方米,增加了系列自助设备和便民设施,成为高标准的城区政务服务中心。
记者在现场看到,服务大厅共三层,有两个进出口,通过科学合理规划布局,一楼主要为人社、民政、公安等业务,设置综合咨询台,提供咨询引导服务;设有集成自助服务区,配备引导员帮助群众自助办事,并设置“一窗”无差别受理区域,做到部分单位“一窗”分类受理。二楼为工商、税务、工改、不动产等联审联批区域,设置有税务综合自助服务。三楼为联审联批会议中心。
同时,服务大厅设置有公民个人服务区、综合受理区、商事登记、不动产登记、工改、税务办理区、婚姻登记区、集成自助服务区等8个功能区,进驻单位33家,服务事项995个。按照“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政务服务模式,一、二层为窗口服务区,设置服务窗口140个,工作人员216名。所有服务窗口均通过大数据平台实现了窗口间、部门间信息的共享与互联。各个“信息孤岛”被有效“串联”后,使这里实现了“只进一扇门,办成所有事”的目标,让办事企业及群众享受到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服务。
为进一步优化大厅服务环境、提供更加便捷、人性化的服务,行政服务中心还增设休息区、饮水机、书吧、医务室、母婴室等设施,并提供免费文印、纸杯、快速充电、轮椅等服务,为带孩子前来办事的群众及老人提供更加贴心、便利、全面周到的服务。
公式
“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 俯下身子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民生无小事,民生天大事”。宛城区行政服务中心聚焦“为民服务解难题”目标,扎实开展“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行动,集中时间和精力,真正俯下身子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25日上午,市民陈建生正在政务服务中心税务综合窗口办理税务登记业务。他从递交材料给工作人员,到通过大数据查验真伪,又从录入材料再到电子出证,用时不超过15分钟。看到陈建生带着满意的笑容打算走出办事大厅,记者拦住了他。面对记者的询问,陈建生回答:“这些年,我随公司走南闯北,南阳的营商环境变化非常大。”他坦言,过去完成一次办证业务,免不了在窗口间、部门间来回奔波,有时还会因为证件不齐而“折返跑”,浪费不少时间和经济成本。而现在,他切身感受到了宛城区政务服务中心的办事高效。
“不用担心怎么办事,有什么不知道的,咨询导办人员都会告知。到这儿就像回家一样,这次没白来,要办的事儿有着落了。”第一次办事就赶上服务中心搬迁到新址的王书艳颇有感触,她在这里找到了解决养老保险问题的答案。
“眼见百姓进门时一筹莫展,出门时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我们也情不自禁地跟着高兴。通过我们的服务,百姓由‘烦心’变‘顺心’了。”宛城区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汤清志介绍,新服务大厅的投入运行,真正实现了“进一扇门、到一个窗、办多家事”和“最多跑一次”,真正让办事企业及群众享受到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服务。
汤清志表示,宛城区政务服务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河南时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不断将主题教育引向深入。服务中心党组多次召开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专题会议,要求在工作中真正做到“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真正做到企业和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为宛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下一步,该中心将继续深入推进“三集中、三到位”,落实“一门”、“一窗”、“一网”要求,深度集成“一窗”分类受理,人员业务进驻到位,窗口授权到位,完全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同时做深、做细、做实平台对接工作。站在群众视角,逐项梳理分析办事要件、流程,重点解决困扰企业群众办事的难点、堵点问题。继续优化网上服务事项,简化网上办事流程,缩短办理时限,降低群众、企业时间成本。推进办事材料清单化、标准化、电子化,确保各项服务“同一事项、同一标准”,“线上”“线下”无差异。打造一流环境、一流队伍、一流管理、一流服务,展现服务窗口新气象,提升市民办事体验感和便捷度,为助力南阳的大发展作出新贡献。②4
宛城区政务服务中心搬迁新址,进驻单位33家、设置服务窗口140个—
“一窗受理 集成服务” 为民办事 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