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新闻中心|南阳新闻|南阳社区|书记留言板|市长留言板|日报数字报|晚报数字报|晨报数字报
  第A2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博物馆 神秘的石头
石 头 记
方城石猴 鲜活的石头
返回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9年12月27日 星期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博物馆 神秘的石头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南阳网
德云山风情植物园

方城人介绍家乡人文底蕴,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七千年文明源远流长。”

印证这句话的,是从方城县独树镇大张庄遗址挖掘出的包含着石镰、石磨盘、石磨棒等在内的石器和部分陶器,其中,石镰尤为罕见,被称为“中原第一镰”。这些石器由先民们制作、使用,证明了早在7000年前裴李岗文化时期,这片土地上已经有人繁衍生息了。

相对于人类短暂的生命,摆脱了时间束缚的石头显得永恒而自由。古人的生活、思想、行为,通过这些亘古即有、耐火烧水淹的石头有意无意地留存下来,再经过现代人的解读,一个个已经消失了的世界便慢慢变得鲜活起来。

古老的岁月里,原始的方城人手执石镰,开心地在这片土地上收割着粟米,石磨盘、石磨棒也已备好,以便对这些美味作物进行再加工。他们不知道,在更古老的时间长河深处,还有一批更古老的人类,在他们身边的石头上留下神秘的图案,即使是聪明的现代人,用最先进的仪器,也无法明白这些古人类的悲欢。

方城县博物馆内设有一个专题展厅——天书岩画厅,讲述着比大张庄更早的古文明。就在数年前,方城县清河、柳河、古庄店、小史店等14个乡镇先后发现2000多处岩画,这些岩画全部雕刻在丘陵地带裸露的岩石上,其规模之大、图案之多、雕刻之精、内容之丰,实属罕见。岩画图案以圆形凹穴为主,遵循着一定的排列方式,被视作留存在石头上的史书、人类文明初期的历史画卷。先民们精心地选择着石头,在它们上面艰难地留下属于人类的印记。他们是想通过这些同区域的同类都明白的符号进行情感交流?是想记录下看似年年相似却又四季更替岁月不居的时间?还是想通过这不易的劳作方式向上天表达最虔诚的诉求?万年沧桑岁月中,少有人注意到这曾经的努力,并读懂它们。这些岩书岩画,简直就是孤独寂寞的代名词,是英雄失败的努力,思之令人落泪。

博物馆内,有我们读不懂的石头天书,但更多的,是被历史学家、考古专家们解读过的石头。

在浓缩方城历史文化的县博物馆,讲解员向我们展示的第一件重要文物,是石制的“人王器座”,小小的,有点像笔筒。这是夏代祭祀用的器物,因为上面有“人王”二字备受考古界关注。讲解员用“镇馆之宝”来形容这件文物。

“人王器座”是重点文物,却不是一级文物,在整个方城县博物馆,有7件国家一级文物,除了银质的“裨将军印”“出门税银铤”,其余五件都是石质的。一件是汉画像石“秘戏图”,另四件是宋皂隶石俑。

被称为“秘戏图”的汉画像石,堪称我国所有汉画像石展品中内容最大胆的一块。这块画像石原为一处汉墓的左扉,长约1米、宽约半米,画面为两人拥抱接吻,男左女右,相向而立,男子左手搭女子右肩,右手拥女子腰际,女子双手则紧紧拥抱男子腰肢,二人双颊相接,拥抱接吻。南阳是汉画故乡,出土的汉画像石中不乏生殖崇拜内容的,但多见伏羲女娲人首蛇躯呈交尾形,见朱雀、青龙、骏马等雌雄成偶图,这般刻画凡人爱恋的,非常少见。

既然提到方城汉画,不免多说两句。除了“秘戏图”这一题材,方城汉画里的胡人题材也为世人关注。“持节使者”中,使者深目高鼻,下颌上翘,蓄山羊胡,明显的胡人形象,却身着长襦,是汉代官员装束;“胡奴门”中,主角亦是深目高鼻、下颌上翘的胡人,他左颊黥印,左手执钺,右手拥彗,汉画右上方有“胡奴门”三个隶书大字;“象人斗牛、拒龙、阉割”中,对牛进行阉割的,亦是一个头戴尖顶毡帽、长着络腮胡须的胡人。从这三幅汉画中可以管窥到汉时方城在东西方文化、政治、经济交流方面的盛况。

4件皂隶石俑,均出自宋代强氏墓。宋代葬仪,多糊纸俑,并于葬时焚烧,少见石俑流传。在北宋兵部侍郎范致虚母亲强氏墓中发掘的这些石俑,在我省是仅见的。石俑高三四十厘米,神情恬静、端正守礼,静立在长方形底座上。考古专家认定这些是不可多得的北宋小型圆雕的优秀艺术品,为研究当时的服饰、雕塑艺术及丧葬习俗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方城县博物馆有心,还特意将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远在山间的佛沟摩崖造像在馆内进行了仿造。佛沟摩崖造像位于小史店镇东南8公里处的香山山腰上,这里是豫西南最大的一处摩崖造像,也是我市唯一一处摩崖造像,南北两块自然巨石上,刻着释迦牟尼、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等佛教造像。造像内容丰富,题材多样,非一般民众所能为,专家认为,开凿这处石刻,必是经过寺院通晓佛经教义之高僧的指点策划,时间在晚唐至宋之间。

在方城县博物馆内,还展有高浮雕三色石山水屏风等石质文物,而在方城的大地上,更有石辟邪、石翁仲、真武帝君石造像、石刻盘古图等数不清的文物遗存,它们在以自己神秘的语言,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厚重与悠久。

文/全媒体记者 周若愚 通讯员 张 烨

图/全媒体记者 杜东霖 通讯员 张 烨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报价

版权所有 [南阳日报]
Copyright 2004 -  www.01ny.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226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