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阳网|光影中国|书记留言板|市长留言板|日报数字报|晚报数字报|晨报数字报
  第A7版:白河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黄鹂一声啼绿红
一棵树在春天 打开大门
为生活而歌
鹿鸣新声
心香一瓣
返回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0年3月27日 星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生活而歌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南阳网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诗歌的国度,从诗经里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盛唐气象,再到毛主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革命情怀,诗歌可以说是中华历史悠悠文明长河里不可或缺的文化瑰宝。自南阳走出去的才女杜红升(笔名:虹笙)一手写诗歌,一手写散文,二十年笔耕不辍(出版有一本诗集和一本散文集)创作出了很多优美的作品。她的诗歌极具个性体验,对生活的审美和人生的无常都有着独特的表达与探寻。

通过杜红升女士诗集《在最美的光阴里》,可以看出她是一位心中有爱,走笔如风,善于用文字编织梦想花园的知性女子:“天光锦绣/这从容的光阴用金色铺就/勒马于原野/疾行的人此刻回眸/来路苍茫风拂袖/眼前江河滔滔”(《十月》)。“蝴蝶会来/蜜蜂会来/金龟子会来/童年的光影会来/外婆的呼唤也会来/她青蓝色的衣襟上/沾着园子里的露珠/她起早去花园里走了一圈/采回了早餐的食物”(《我若拥有一个花园》)。在驾驭文字,构建自己诗歌城堡的能力中,可以窥见外表温文尔雅的虹笙,内心世界的强大。当然,虹笙的诗歌并不缺乏细腻的内容:“走在夜晚的经六路/踩着法桐树浓密的影子/有你可以想/有黎明会到来/这都使我微笑/使我感到生活的柔软”(《走在夜晚的经六路》)。她的诗歌在继承女性作品传统艺术形态的同时,也有着很多后现代表达形式:“给我燃烧的炉火/给我跳动的温存/给我可以裁剪的洁白/给我做一袭春天的舞裙/给我酣梦的深夜/给我透亮的清晨/给我永不枯竭的诗意/给我一望无际的纯真”(《大寒》)。这些喷薄而出的才气,化各种意象为诗歌服务。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大家之作,其言情必沁人心脾,其写景必豁人耳目。”虹笙的诗歌就有这种气象,她准确地描写出生活和爱情的刻骨体验:“花开是对生命的承诺/而爱才是魂与魄的圆满……任所有的风划过花瓣/不发一言/直到你明亮地出现/带来光带来电/带来惊悸的颤栗/让她瞬间将这尘世贪恋”(《八月》)。尘世间的爱情,普通人的相恋,也因此而得以升华,把内心的体验和宣泄推到极致,使读者可以从阅读中轻易找到共鸣。

虹笙的诗歌对美好情感的着墨与感怀也毫不吝啬:“如果时光是酒/我就是微雨杏花三月天/斟一杯时光饮下/愿你/春风剪剪北归燕/如果时光是锦缎/你就是波光粼粼的海面/裁一方冰冷的温柔/我愿意是鸥鹭翱翔海天间/自和你遇见/每一寸光阴都与你有关 ”(《我的每一寸光阴都与你有关》)。这是对人类爱情形态最深沉的表达与寄托。虹笙女士的诗歌也有对生命致暗时刻的描写:“关于泪水/关于暗夜的无眠/以及心碎的声音/一路上的孤单/那是一个人坚强的吞咽/是群山之巅寂寞的呼喊/在生命漆黑的隧道里/我依然告诉自己不熄灭梦的光焰”(《清单》)。欣慰的是,最后她仍有“梦的光焰”来给读者传递希望和力量。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在诗歌创作上,虹笙女士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叙事逻辑表达,这是她在时间跨度长达二十年的创作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沉淀的结果。我个人比较喜欢她“人生拾贝”系列和2019年创作的一些诗歌,前者用词遣句凝炼深刻,直抵心灵,能带给读者沉浸式的阅读感;后者把视野投向芸芸众生:“三里河东路一个流浪汉/破烂的行李在脚边乱扔/他坐在长椅上睡着了/煤黑的脸上荡漾着笑容……在梦里他是王者/如同在诗里你自由如风/北京的天是他的被子/整个城市是他的宫城”(《在北京》)。诗歌的意义,不仅在于表达个人体验,还有对周遭世界的理性观察,对同类的悲悯,对事物本质的提粹。虹笙女士的这些作品已经达到了这个标准。未来,如何在创作中,把目光投向平凡的众生,探寻诗意背后隐藏的真相,在关照现实的同时,利用创作经验,直面诗人普遍存在的“我为什么写,我要写什么”的深层追问。

无论是到省会工作还是居京城庙堂,虹笙没有忘记生养自己的故乡。她用手中的笔勾勒诗意,守望家乡:“没有哪里比诗里更缠绵了/江南的烟雨一直下着/塞外的金戈铁马/牵系着春闺梦里的思念/少小离去的故乡/在层层山影外呼唤/小轩窗里皓腕如雪/玉人吹箫/等你在二十四桥月明夜晚”(《诗和诗意,之于我》)。故土是每个人信之如山、仰之弥高的精神原乡,是创作者的精神摇篮,它永远不拒绝任何一个归乡人,一次次的重返,因此来说,出走故乡不是背叛,刻意回避和遗忘才是。

以上,就是我一个文学爱好者,对虹笙女士诗歌创作的一孔之见,不会写诗的人来谈论诗,动笔时才体会到自己的困顿。在此,向所有认真和坚持写作的诗人们致敬。同时,期待读书和写作的朋友们能重新审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初衷,坚信来日犹可期的理想与信念,为创作出更多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作品而躬身入局。

文艺评论

顾清树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南阳日报]
Copyright 2004 -  www.01ny.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226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