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危房改造集中安置点、闲置村部、校舍、厂房等场地,高标准建设敬老院、康复托养中心、村级幸福大院等,完善“住、医、管、护”一体化保障体系。为提高兜底保障水平,该县加大财政投入,有效整合民政、医疗等社会保障资金,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对符合新建、改扩建要求的敬老院、村级幸福大院、社会养老机构、医疗康复机构分别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目前,淅川县已建成3个县级托养中心、联系社会养老机构3家,各乡镇均配套敬老院及村级幸福大院,累计可提供床位3000余个、服务岗位350个,可解决1000多个家庭因病因残导致难以脱贫的问题。
精准施策,织密兜底保障防护网。兜底保障体现着淅川的施政温度。该县积极落实“四集中”模式,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自理能力、半自理能力和无自理能力的分散特困供养人员在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对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中有自理能力、半自理能力的孤寡老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和分散特困供养人员等实行村级幸福大院就近托管,在上集镇大坪村,32名特困群众全部入住幸福大院,开启新生活;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重度残疾、重度智力障碍等无自理能力人员在社会福利(养老)机构集中托养;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重度精神病患者、重度残疾、病情稳定的重病患者等半自理、无自理能力人员,依托医疗机构集中康复,各乡镇在征求当事人及法定赡养人(监护人)意愿的基础上,精准对照,因人而异、分类施策,确保脱贫路上一个都不掉队。该县创新精神病院医养结合模式,实行财政兜底,药费全免,生活补贴,有奖监护,人人投保,切实做到应管尽管、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保尽保。2016年以来,该县精神病犯罪降至为零。
托养一个人,解放一家人,幸福一群人。截至目前,淅川县已确定集中供托养对象1988人,贫困群众正逐步实现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病有所医。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