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阳网|光影中国|书记留言板|市长留言板|日报数字报|晚报数字报|晨报数字报
  第A5版:理论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确保“十四五”开好局
促进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
构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有效机制
返回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1年1月14日 星期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家
构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有效机制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南阳网

□ 潘文轩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并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确立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之一。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和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方面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着力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实现共同富裕要在做大“蛋糕”基础上分好“蛋糕”

要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首先应处理好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的关系,在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财富积累的同时,努力做到对发展成果的合理分配,使其更加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始终是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任务,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到即将实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成就,雄辩地证明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是建立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基础上的。进入新时代,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只有继续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往共同富裕目标不断迈进。

依托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虽有所改善但尚未得到根本扭转。从居民收入差距来看,2019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64,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分别为1.52与1.64,城乡和区域间的收入差距仍处于较高水平。家庭财产、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比收入差距更大。可见,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难点和重点,在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所以,要坚定实施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两大战略,努力补齐共同富裕的“短板”。

实施乡村振兴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民生活富裕是根本,是农业农村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生活富裕要依靠乡村产业作支撑,农民收入增长与生活水平提高是建立在产业兴旺基础上的。“十四五”时期,要继续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乡村经济业态,积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城乡深度融合是未来城乡关系发展的基本趋势,通过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与双向流动,有助于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由此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使广大农民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

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求健全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

贫富差距的形成及变化受分配制度的直接影响,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是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一般意义上的分配通常指收入分配,但如果追根溯源的话,收入分配结果不仅取决于收入分配过程本身,也同收入分配前的生产条件与经济机会密切相关。生产条件与经济机会的分配,会对收入分配结果产生根本性影响。所以,在推动共同富裕的征程中,既要不断健全收入分配制度,防止贫富差距过大;也要注重促进生产条件与经济机会的公平分配,从源头上奠定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基础。

收入分配制度的进一步调整与完善,应从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三大环节同时发力,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由此促进橄榄形分配结构的形成。在初次分配环节,要完善工资制度、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增长;另外,还要积极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要素收入。在再分配环节,要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的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并强化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在第三次分配环节,要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利用激励性政策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第三次分配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中的作用。②12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南阳日报]
Copyright 2004 -  www.01ny.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226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