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从亘古洪荒中走来,人类文明自亘古洪荒中萌芽。在南阳史前文明里,有一部凝固的史诗:南阳岩石文(岩画)。
南阳岩石文(岩画)和世界上其他地方发现的岩画一样,都是人类文明初期的历史画卷和刻画在岩石上的鲜活“史书”。生活在这里的先民,用最原始、最质朴的艺术语言,通过岩石这种载体来表达心声、交流思想、记述事件、表达愿望,以祈求平安吉祥。这些荒古人类遗留在岩石上的画面,是人类文明的肇始和起源,是远古文明的历史记忆,是中原地区的文明之根。
寻寻觅觅、时光荏苒,岁月的年轮上闪烁着今人与古人相视的光影,镌刻着今人与古人对话的印记,蕴含着今人与古人智慧的通灵。
2010年2月底,北京大学客座教授、方城籍考古学者马宝光回乡探亲时,发现当地有大量凹穴岩画,圆凹穴、方穴、不规则凹穴网格状纹、沟槽、玉璧形大碾盘、沟槽连圆凹穴、大小脚印、女阴、男根……散落于方城大地上的岩书岩画一经发现,便立即引起了方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聚焦了国内众多岩书岩画学者关注的目光,南阳岩石文(岩书岩画)研究自此拉开序幕。
“这让今人难以解读、有形而无字的天书,是远古祖先最初、也是最为精美的生活构图。甲骨文是我们的祖先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那么,刻甲骨文的祖先的祖先,把文字刻在哪里呢?”方城县立即组织力量,对境内的岩石文(岩书岩画)分布情况进行普查,在13个乡镇境内发现岩画2000余处,内容涉及祭祀活动、星象天文、生殖崇拜、神话传说等诸多方面。当年9月,岩画专家报告会在方城县召开,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世界岩画委员会执委、《世界岩画艺术委员会会刊》编委、中国岩画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汤惠生,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岩画研究中心创始人、中心第一任主任、国际岩画学会权威专家陈兆复等国内岩画学权威学者云集方城,纵论方城岩画,解读史前文明。在该县杨楼镇子房山等地,专家们又发现了巨石岩画、巨石遗迹等,被誉为“填补了我国上古时期没有巨石遗迹的空白”。自此,“中原岩画”在中国岩画学范畴内的独特地位,得到国际学术界公认。
2013年5月27日,国际岩画大会在美国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市举行,时任方城县文物局局长李迎年作为中国代表团一员,以方城岩画为内容作专题报告,引起与会国际岩画专家高度关注。此次国际岩画年会共有来自各国的200余名岩画专家参会,其中中国岩画代表团有40余人。李迎年在中国分会场第一个发言,从方城岩画的分类、基本认知、意义等方面讲起,精彩的发言赢得热烈掌声,原定40分钟的发言时间被一再要求延长,足足进行了两个小时。与会国际岩画专家表示,过去在中国贺兰山等地区发现的岩画,较为具象;方城岩画的范围更广、规模更大,说明在人类文明早期,中原地区便有远古人类在此生活繁衍,岩画正是这一史实的有力佐证。因而,方城岩画对于研究华夏文明起源和发展,具有重大的史料价值和意义。
2012年,鸭河工区发现大量与方城岩画类同的凹穴岩画和巨石文化遗存。当年4月,鸭河工区成立岩画普查队,委托方城县文物局、南阳理工学院、市收藏协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会同皇路店镇相关工作人员,沿鸭河口水库周边以及梦山一带进行详细调查。调查发现,在鸭河工区内,凡山岗、丘陵地带,有裸露岩石的地方大多有岩画遗存,分布面积广。鸭河岩画形式多样,有的带沟槽,有的凹穴带方格,也有动物刻画、龙图腾、大型祭祀场所、玉璧状大碾盘、远古石刻石屋(王宫),还有石刻生殖崇拜图腾等。其中,凹穴岩画占主导地位,有大有小,从几厘米到几十厘米不等,形式有单穴、双穴、三连穴、六连穴或多穴相连,其中更有一块巨石上刻有上千个凹穴,并有沟槽相连。普查人员先后发现凹穴岩画遗存千余处,绘制出以鸭河工区为中心、向周边区域辐射的岩画分布详图。6月10日,中国岩画研究中心调查组一行7人,经过为期一周的实地考察,正式确认在鸭河工区境内发现大量史前岩画遗存。这是继方城县之后,南阳大地上再次发现大规模岩画,其范围之广、密度之大、内容之丰富,引起国内外岩画界高度关注。此后,鸭河工区多次组织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及南阳本地岩石文(岩书岩画)研究者,对岩画进行系统普查、深入研究、广泛宣传和有效保护。
鸭河岩画的发现,引起正在中国考察的世界岩画组织联合会执行主席——罗伯特·贝纳里克的极大兴趣,2014年6月,正准备去贵州考察岩画的他特意改变行程,连夜来到南阳,对鸭河岩画进行实地考察。6月29日-7月1日,“中国南阳鸭河工区·世界岩画研讨会”在鸭河工区成功举办,罗伯特·贝纳里克和印度岩画协会会长、本迪支利大学教授库玛尔,世界岩画委员会执委、南京师范大学文博系教授汤惠生,中国岩画学会会长王建平等多位专家齐聚一堂。罗伯特·贝纳里克题写下“鸭河工区数以万计凹穴的岩画群,是截至目前发现的岩画中最壮观的,当属世界之最,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丰碑”,并为鸭河岩画题名;库玛尔称:“鸭河岩画具有成为世界上最早、最具影响力岩画的潜力。”
2017年10月28日至30日,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的汤惠生、张亚莎、桥本好史、裴恩浩等3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南阳,对方城县杨楼镇赵店村屋石沟、石龟泉、子房山,清河镇杨庄村观音台,鸭河工区境内沿鸭河口水库周边、梦山、上潘庄、杨寨村等地发现的大量岩画进行深入考察,仔细考证、论断。专家学者们就“日本杯状穴岩画”“凹穴岩画直接测年”“中国凹穴岩画区域分布”“凹穴岩画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一致认为,南阳以方城县、鸭河工区为地理中心的岩画群,已成为中原岩画的典型代表,越来越多的学者正在熟悉、认知南阳岩画;南阳岩画为中国岩画学、世界岩画学的研究,提供翔实、客观、可靠的基础资料,为解读史前文明提供实物例证,解开中原文明起源发展的奥秘……
2018年9月,一批来自苏州和南阳本地的专家、学者,对鸭河工区及周边的岩画展开系统研究、解读。
2019年5月25日至26日,中国先秦史学会主办的“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与南阳历史地位考察研讨会”在南阳召开。学部委员宋镇豪等专家学者认定:“南阳岩石文大量存在,蕴含着中华文明形成早期的重要信息。岩画在南阳市的方城县、南召县、唐河县、卧龙区、鸭河工区等地的浅山丘陵地区广泛分布,仅鸭河工区境内就有几千处,主要有圆形凹穴、沟槽、网格、象形图案等形式,既有抽象又有具象,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是中华文明初创期的文物遗存……”,并以会议纪要的形式为鸭河岩石文立志;同时,这次学术会议确立了南阳“中华文明探源核心区”历史定位。会上,宋镇豪挥笔为南阳题写下“六通四辟 毓文致远”“南阳原史 文明之光”。
这次会议上,成立了中国先秦史学会古文明研究与保护中心。自此,古文明研究与保护中心对南阳岩石文的调查、研究全面铺开,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②4(下转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