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阳网|光影中国|书记留言板|市长留言板|日报数字报|晚报数字报|晨报数字报
  第A3版: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南阳,远古文明与日月同辉
返回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1年1月26日 星期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阳,远古文明与日月同辉
“岩石文化体系”:激活南阳文化自信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南阳网
▲《河南日报》2020年4月15日第13版
▲《河南日报》2020年4月29日第8版
▲《河南日报》2020年5月6日第6版
▲《河南日报》2020年5月7日第11版
▲《河南日报》2020年6月3日第10版
▲《河南日报》2020年6月4日第10版
▲《河南日报》2020年10月28日第10版
南召县、鸭河工区交界处小石庙山“远古石刻的王宫”
▲“旦”字(拓片)
▶“甲”字(拓片)
南召县小店乡关庄村庄南坡大岭坪岩石文(上图)及拓片(下图)
鸭河工区和南召县交界地带岩石上磨刻的图案及解读图表
扫码查看详情
鸭河工区岩石文(岩画)中的“太极龙”

南阳岩石文(岩画)是凝固在岩石上的一部史诗,是比甲骨文更为年代久远的原始文字,是中华文明初创期的文物遗存,是人类社会早期的文化现象,是中华悠久灿烂文明的历史见证。2017年5月19日,二月河先生在《南阳日报》发表《鸭河岩画》一文,文章指出,“这密码有待人类去努力破解。上天留下了天书,就是让我们阅读的。这和张衡、张仲景、诸葛亮一样,是天赐予南阳的瑰宝呐!”

散落于方城大地的岩书岩画一经发现,该县四大班子领导就踏察方城岩书岩画;县文化、文物和文史工作者全面深入山山岭岭,开展地毯式搜寻普查;召开岩书岩画专家研讨会,共同探寻方城岩书岩画的研究方法、表现形式、断代标准、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开发利用,努力揭开方城岩书岩画的神秘面纱,并率先将已发现的岩石文(岩画)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立碑标识,加强保护与研究。鸭河工区发现同样分布着大量的岩书岩画时,中国先秦史学会古文明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白振国等一批南阳地方学者,把足迹留在鸭河工区的山山水水,更是把汗水播洒到南阳2.66万平方公里的田间地头……

2020年1月1日,《南阳市文物保护条例》颁布并实施,其中明确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对方城县、唐河县和鸭河工区等南阳区域内的岩画不可移动文物实行重点保护。

近年来,中国先秦史学会古文明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白振国等一批地方学者跋涉在南阳的山水和荆棘中,走进荒山野岭,穿越草木与风声,一次次凝神注视那些远古的凹穴、刻符、形象图、生殖巨石、巨石遗迹等不同形态的岩画,一遍遍感受远古祖先超群的智慧和文明的先声,一遍遍聆听远古祖先无声胜有声的话语和声音……发现一处处“岩石文”并精心拓制,忘我地投身到文明探源的考察、研究、论证、发掘、宣传中。2020年1月起,白振国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创新与严谨,大胆地提出了一个学术思想:“岩石文”是甲骨文之前的文字——“岩石文”→泥陶文→甲骨文,构成了华夏文字的发展、演变体系。中国先秦史学会古文明研究与保护中心的南阳地方学者从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地名地望、方言俚语、风俗习惯、文献记载、天文星象、考古发掘中综合研判,认定认证,取得了累累硕果,至今,已在《河南日报》《南阳晚报》等省市级媒体刊发《南阳“岩石文”(岩画)试读》系列文章,分别以《南阳“岩石文”(岩画)中发现“太极龙”》《南阳石刻的远古太极图》《南阳发现远古石刻的“王宫”》《南阳远古石刻的生殖图腾》《南阳发现远古石刻的“图”“书”》《远古石刻的“三皇”》《远古石刻的炎帝黄帝“会盟碑”“盟誓台”》为题,发表多篇研究、释读性文章,研究和破解这些可能承载汉字起源历史信息的神秘刻符,试图窥视古代人类的工作劳动方式、经济活动、社会实践、审美倾向、哲学思想、原始思维和自然环境等,或许能解决中华民族“从哪里来”的疑问,为中华文明起源探索开辟新的路径,提供实物例证,从而解开中原文明起源发展的奥秘……由白振国主编的《方城岩书岩画》《岩石文化》将南阳岩石文(岩画)的发现、研究过程、相关研究性文章以及新闻报道记录在册,以供读之。

一个远古时期的日晷,“旦”和“月”同在其上。在南阳汉画像石中,“日月同辉”等天文星象是其最具特色的一个部分。日月同辉,日月交会,在汉代是祥瑞的象征。无论是远古时期还是汉代,这两种石刻都是古人对“天”的哲学理解的刻画,也昭示着南阳先民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不断前行,不断开启着人类历史的文明旅程。

什么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自信”,它必须有悠久的历史,更要有让人值得追根溯源的“根脉”,它是唤起民族认同的力量,是激励文化复兴的特殊因素,是树立民族自信和自尊的重要精神财富。追寻历史的脚步,探寻历史的时光。无论是“不见冢”考古“天子驾六”横空出世,还是“岩画天文台”,作为一名南阳人,我们有责任让南阳这座城市悠久历史的光辉再次迸发出令人赞叹的光芒,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白振国在他主编的《方城岩书岩画》一书序中写道:这些古老而神秘的岩画,时常引诱着我们弃车徒步,走进方城的荒山野岭,穿越荒山野岭的草木与风声,一次次凝神注视那些远古的凹穴、刻符、形象图、生殖巨石、巨石遗迹等不同形态的岩画,一遍遍感受远古祖先超群的智慧和文明的先声,一遍遍聆听远古祖先无声胜有声的话语和声音……这是让今人难以解读的有形而无字的天书,这是远古祖先最初也是最为精美的生活构图。源于此,不是学者也不是专家的我斗胆做了一个假设,甲骨文是我们的祖先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那么,刻甲骨文的祖先们的祖先把文字刻在哪里呢?刻在石头上。因此,方城岩画应命名为“岩书岩画”。

白振国十年前赋诗一首《岩书岩画的述说》,献给那些智慧的先民们——

我们那些茹毛饮血的先人

满身披挂着血雨腥风

记录那一件件惊天动地的史事

只是一次次的结绳

其实啊

当夏启从石头缝中诞生

人类啊

才真正走上文明的征程

一块块巨石

是华夏人心灵深处的图腾

要实现通天的愿景

那意志须如磐石般坚硬

繁衍生息 祭祀活动

尧舜禅让 部落纷争

四时更替 收获播种

豺狼虎豹 大雁苍鹰

子房山上的摞摞石

诱引着玉皇大帝的闲情

老鸹岭里竖起的男根

托起华夏民族茁壮的春梦

那镌刻我们身体中的记忆

是我们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见证

甲骨 竹帛 活字 网络

是我们延续的足迹

请告诉那些

怀疑中华文明之源的人们

凝神于阡陌沟壑中的图形

聆听这萦回千年的大音希声

万载光阴雕琢额头上的沧桑

左手擎闪电

右手劈惊雷

铸就我们永恒的光灵 ②5

岩石文(岩画)研究:探寻华夏文明的南阳之光

(上接05版)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许嘉璐曾说过,“(岩画)中很可能蕴含着古代天文历法的丰富内涵,还可能承载汉字起源的历史信息,研究和破解这些神秘刻符将具有划时代意义。”而鸭河工区及周边区域发现的岩石文(岩画)是世界级的,所有岩石文都具有清晰统一的脉络传承,每个区域皆有主题。每一处遗迹都是上古人类在此耕耘播种、繁衍生息的真实例证,反映了原始人类的精神世界。它像一个观测古代人类智慧技能和生存方式的万花筒,从中可以窥见古代人类的工作劳动方式、经济活动、社会实践、审美倾向、哲学思想、原始思维和自然环境。

从方城到鸭河工区、到卧龙、到南召、到唐河、到内乡……随着对南阳岩石文(岩画)研究的深入,一个合乎演化进程的答案昭然若揭:在有文字记事的远古时代之前,一个有着统一信仰崇拜的多氏族部落集群便生活于此,他们从茹毛饮血的旧石器时代走来,在河洛至汉淮之间的广大区域繁衍生息,丘陵与平原之间水草丰美,他们摒弃了居无定所、朝不保夕的渔猎采集生活,进入播种收获的农耕文明,进入加工制作精细工具的新石器时代。于是,氏族逐渐演变成社会,房屋乃至宫殿建成了,部落进而演进为国家。石生夏启的传说象征着农耕民族对给予自己第二次生命的石质工具的崇拜与崇敬,这种敬仰体现在脚下——他们用无比虔诚之心,不惜耗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在岩石上刻凿出无数的浅穴、沟槽,表达对天地赐予生机的感恩,或模拟出心目中最神圣的生殖器图案,表达对部落生生不息的祈福祝愿……

汤惠生在《在南阳岩画中探寻华夏文明传奇》中说:“谈到中原岩画,我首先想到的是黄帝时期的华夏文明。黄帝应该是真实存在的人物,那么他领导下的文明社会留下了哪些遗迹遗存?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尚不能给予解答。中原凹穴岩画是不是黄帝时期留下的文化记忆?如果能通过年代断定证明中原岩画创作于5000年前,那么,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鸭河工区及周边区域发现的岩画群,体量巨大、内容丰富,而且分布集中与密集都是前所未有的,是世界级的。通过南阳地区的岩画考察,或许将为我们解读史前文明提供实物例证,解决中华民族‘从哪里来’的疑问,解开中原文明起源发展的奥秘。”他还认为“中原岩画与华夏文明起源有关,应该是史前文字时期的产物”。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岩画研究中心创始人、中心第一任主任、国际岩画学会权威专家陈兆复认为:“鸭河工区及周边区域岩画群,填补的不仅是地理位置发现层次的空白,其丰富的内涵与内容也将填补相关领域的空白。从中原岩画的一系列大发现可知,凹穴岩画是成熟的民族以国家意志进行的集体创作,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解读,有望解决中国文化史上的相关重大问题与疑问。”陈兆复先生还认为:“中原岩画是人类社会早期的文化现象,是比甲骨文更为年代久远的原始文字,是人类先民们留给后人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王码五笔字型”发明人王永民教授说,南阳被认定为“中华文明探源核心区”,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大发现,是对南阳历史地位的再发现,是对河南文化地位的再提升,这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重大考古成就!②12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南阳日报]
Copyright 2004 -  www.01ny.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226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