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阳网|光影中国|书记留言板|市长留言板|日报数字报|晚报数字报|晨报数字报
  第A1版:时政要闻 下一版
 
标题导航
习近平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
“两委”换届选举交出高质量答卷
加快构建现代化工业体系
文旅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召开
发展果蔬大棚 群众脱贫致富
本报评论员
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返回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1年2月2日 星期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王鸿洋
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南阳网
云悦读

2020年,我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43.94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新建高标准农田79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全市农作物粮经比调整优化到69.2∶30.8,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建成益农信息社3607个,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不断加强……

一个个跳动的数字见证了我市一年来“三农”工作的巨大变化,一声声铿锵的战鼓擂响了我市“三农”跨越发展的崭新希望。回望2020年,我市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大事多、新事多、喜事多,乡村振兴和“三农”领域亮点纷呈,精彩不断。

保障有力

扛稳粮食基本盘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

2020年6月,南阳各地,麦浪滚滚,田间地头,联合收割机有条不紊地吞吐着丰收的喜悦。公路上,不时可见一台台转移“阵地”的收割机奔向新的“战场”。农民们有的装麦,有的运输,一派繁忙的夏收景象。

我市作为中原粮仓,扛稳了粮食保障重任,2020年新建高标准农田79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全年粮食总产量143.94亿斤,为历史最高水平;全市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农作物粮经比为69.2∶30.8;建成3607个益农信息社,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同时,以牧原集团“百场千万”养殖项目建设为重点,生猪产能加快恢复,肉蛋禽奶等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在确保产量的基础上,我市着重提升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推动产能稳步提升,确保产得出、供得上、供得优。

产业为先

优化融合显特色

我市以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为引领,着力在选准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打响农业品牌、强化示范引领、激发产业活力上下足功夫。聚力打造的优势特色产业,已成为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张新名片。

立足资源优势,选准特色产业。我市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以花、果、药、菌四大特色产业为主导,共建成415个“一村一品”村、19个专业乡镇、(下转02版)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南阳日报]
Copyright 2004 -  www.01ny.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226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