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内乡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一般预算收入等13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均居全市各县市区第一
特约记者 樊翠华
眼下在内乡县,“硬核”举措已经打造出营商环境“高地”,拥挤排队急于落户的企业倒逼县工业园区的格局快速裂变成为13个功能化园区,集群式入驻的项目演绎了工业“长藤结瓜”和项目“平地起谷堆”的奇迹,从而挺起了内乡高质量发展的“脊梁”:去年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一般预算收入等13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均居全市各县市区第一。
创新发展模式定制化政策加持。构筑营商环境新高地,重要体现在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和创新发展思路上。内乡围绕核心企业,树立产业链供应链招商发展思维,绘制产业链图谱,强力推进五大工业集群。譬如围绕牧原集团这个全球行业冠军的头部企业做足做活“牧原云”大文章,定向制定招商引资政策,推动形成牧原供应链企业在内乡县域集群式入驻,仅目前就有3343家牧原供应链法人企业在内乡入驻并注册纳税,在县工业园区新兴了与此紧密关联的牧原食品产业园、寅兴装配式建筑产业园等5个专业园区。去年牧原集团及其供应链企业对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达112.5%。目前,装备制造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产业、能源及高载能产业等五大工业集群在40平方公里的县工业园区内已形成13大专业园区,各个园区在县里出台的定制化政策加持下犹如“磁力场”,正在虹吸越来越多相关联的项目扎堆进驻。
强化金融供给放大金融资本磁铁效应。近年来,内乡县在实现金融资源带动要素资源的良性发展与高效配置上多措并举,为数百家企业金融赋能。以招商证券、郑州银行等一批域外金融分支机构入驻为标志,县域金融机构数量位居全市各县区第一;出台政策支持华福包装集团与央企合作,引导央企资金在内乡集聚;将上市专项奖补资金纳入县财政预算,重推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现在内乡的上市挂牌企业(含全资或控股子公司)达到7家,数量位居全市第一,区域经济证券化水平全省领先;对政府控股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投资基金进行增资扩股,使其担保能力达到10亿元,目前已累计为县内企业提供应急续贷周转资金超14亿元。优化的金融生态已使内乡成为区域性金融高地,在资本“血液”的滋养下,域内企业呈现出鲜明的“内乡跑姿”。(下转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