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要积极对接社会、企业的人才需求,调整学科专业设置。通过校地、校企合作,联合进行人才培养、技术攻关,整合社会、企业、高校的优质资源,积极打造全周期人才培养链条,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深化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校是主阵地、主渠道。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创新教育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竭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人才支撑。②6